苏联往事 39 – 国共合作

上篇《重提遗嘱》里面咱们说到,面对以斯大林和布哈林同志为首的党内多数派,面对地位越来越稳固的斯大林同志,反对派开始抱团取暖。

1927年反对派领导人被驱逐出莫斯科前不久。座位从左到右:谢列布里亚科夫、拉狄克、托洛茨基、博古斯拉夫斯基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站立者:拉科夫斯基、德罗布尼斯、别洛博罗多夫和索斯诺夫斯基。

考虑到眼下完全没有可能撼动斯大林同志和党内多数派的地位,反对派打算向斯大林同志认错,斯大林同志要求他们必须接受中央委员会的所有决定,还要对自己参与的“派系活动”进行公开检讨。

反对派接受了,10月17日在《真理报》上发表了联合声明,然而就在第二天,《纽约时报》全文刊发了“列宁遗嘱”,被世界各地的报纸竞相转载。这下子斯大林同志炸了,你们还把党内的秘密捅到了国外,你们想干什么?

10月19日愤怒的斯大林同志再次提出辞职,这次是以书面的形式,说:“在列宁离职和逝世后,我与季诺维也夫同志和加米涅夫同志在政治局里一起工作了一年半,这让我充分认识到,在一个狭小的团队里,不可能跟这几位同志真诚地共同工作。有鉴于此,我请求你们批准我离开政治局。”

同时,由于非政治局委员不能担任总书记和组织局长的职务,我也请求辞去这些职务。先休息两个月,然后希望组织上派我去往当年革命时候的流放地西伯利亚,或者其它偏远地区,或者国外。

这下子不论是政治局里的大多数同志,还是中央委员会里的大多数同志,都纷纷表示斯大林同志不能走,有你没有他们!

10月22日《真理报》刊发了斯大林同志谴责反对派的文章,在随后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会议上,代表们投票,把“违反党纪”的托洛茨基和加米涅夫同志开除出政治局,候补都不让他们候补了。

“反对派做得太过分了”。

好在此时的斯大林同志依然温和,托洛茨基同志继续留在了中央委员会里面,仍然可以在全体会议上给斯大林同志添堵,而加米涅夫同志则被打发到意大利去当“全权代表”,遭到墨索里尼的冷落。这也算是自打列宁时代开始,对搞“派系活动”的同志的常规操作了,比如那个“工人反对派”的什利亚普尼科夫、还有柯伦泰同志。

斯大林同志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为什么在党内斗争中斯大林同志能够战胜对手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斯大林同志能够取得胜利绝非偶然,当然是长期努力的结果。前面咱们多次提到,斯大林同志在组织框架内为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他和右派温和的经济政策,也为斯大林同志加分不少。斯大林的温和主义和务实主义,与普通党员和干部的期望十分契合。

革命以来,苏联共产党本身发生了巨大变化。1927年正式和候补党员的人数超过一百万,一半以上可以说出身于工人阶级,很多人直接从工厂进入到蓬勃发展的党的组织和国家机关,担任重要职务,享有无上荣耀。

托洛茨基同志和他的追随者认为,苏联的官僚机构已经取代工人阶级成为苏联社会的统治阶层。然而这个说法有可商榷之处,要知道填补了托洛茨基同志所谓的“官僚机构”的空缺的,正是从工厂里面走出来的工人。让工人坐在办公桌后面,和让工人选出代表,哪个更能代表工人阶级呢?

此外不论托洛茨基同志怎么看,过去的工人和工人阶级的孩子在党内可以迅速向上流动,形成苏联新的统治精英,也就是托洛茨基同志口中的“官僚”。这些同志自然与改善了他们生活和政治地位的领导人,以及制度心心相印。

1927年的苏联共产党,跟1917年组成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一小群熟知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以及激进的工人相去甚远。此时只有在党的最高层,才有一群这样的“老布尔什维克”。在经历了多年的革命牺牲、内战以及饥荒后,加入到共产党队伍中的工人、农民、干部、战士以及其他政党的成员,支持那些似乎能够提供更大程度的有序进步,以及适度物质回报的领导人。

显然相比于党内其他的领导人,特别是激进的左派领导人如“不断革命”的托洛茨基同志,“温和的”斯大林同志更能让同志们信任。

当然革命的热情并没有完全消退,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温和派会在一夜之间变成激进派。革命也不是一蹴而就,党内依然暗流涌动。

苏联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后,一直也没有忘记帮助世界受压迫的人民。1921年11月苏联红军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帮助蒙古建立起蒙古人民共和国,成为世界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对中东和远东民族主义的支持和帮助惹恼了英帝国主义,英帝国主义担心这股革命浪潮会威胁到他们在印度和波斯的统治。1923年5月英国外交大臣寇松勋爵向苏联发出最后通牒,威胁要断绝关系,万恶的英帝国主义!

尽管帝国主义分子寇松的咄咄逼人让苏联领导人十分恼火,但是苏联还是做出了和解的姿态,同意限制在波斯、阿富汗和印度的革命活动。

对于帮助东方人民进行革命,列宁同志曾经教导说,资本主义可以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获取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以及市场。如果把资本主义从这些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上分离出来,资本主义就会被削弱,甚至会灭亡。

同时列宁同志认为殖民地人民是欧洲发达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后备军”,然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工人人数太少,力量太弱,无法夺取政权,需要与资产阶级民族政党,甚至与阶级敌人联合。

斯大林同志是列宁同志的忠实学生,当然高度认同列宁同志的观点。斯大林同志认为在亚洲,殖民地的共产党和工人应该支持独立的、革命的、民主的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势力”。这场斗争不像布尔什维克革命,而是类似于俄国1905年的革命和1917年的二月革命。

1926 年斯大林同志跟印尼共产党人说:“1917年10月的国际条件对俄国革命极其有利。现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为没有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之间没有分裂 …… 因此,你们必须从民主革命的需要出发。”

斯大林同志建议殖民地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结成一个“革命联盟”,“共产党和革命的资产阶级政党”联合起来,打败帝国主义的势力,就像在东方某大国正在发生的那样。

在东方某大国,1911年清帝退位民国成立,然而很快就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北京政府并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中国。

在南方的广州,国民党建立起政府跟北京分庭抗礼。同时在中国大量的苏联顾问,把一群松散的激进的知识分子和学生,转变成为中国的共产主义者。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法租界举行了成立大会,两位共产国际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苏联顾问也在帮助国民党,把国民党从一个松散的组织变成一个类似于列宁主义的军事化的政党。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当时中国非常落后,绝大部分人口是农民,共产国际认为在中国只适合进行民族主义革命,不适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国民党是中国唯一一支真正的民族革命力量。因此共产国际要求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结盟,增强国民党反对“帝国主义”尤其是英帝国主义的力量。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结束后与蒋介石合影,1924年6月

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请求苏联派遣红军进入满洲,苏联政府担心这种危险的“挑衅行为”,可能会引发“日本的干涉”,拒绝了,但是苏联为国民党提供了武器、资金和军事顾问。苏联给中国共产党提供了革命经费,给国民党的更多,还帮助国民党建立起黄埔军校,建立起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队。

考虑到当时的北京政府是国际认可的中国政府,孙中山和国民党在广州搞的所谓的政府合法吗?邀请红军进入满洲,算不算“勾结境外势力”呢?

在意识形态上,列宁主义认为反对帝国主义与反对资本主义不分彼此,但是中国的很多知识分子,包括那些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知识分子,都认为中国正在遭受外国列强的蹂躏,首要的是反对帝国主义。

托洛茨基同志强调“阶级斗争”,斯大林同志则认为在中国,世界革命需要“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来打败反动军阀及其背后的帝国主义势力,统一中国。共产党应该与“革命的资产阶级”结盟,但要为最终夺取政权做好准备。

斯大林同志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在基层发展,从内部瓦解国民党夺取政权。

跟在德国、保加利亚和爱沙尼亚屡屡受挫相比,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成绩斐然。不过领导国民党军队的蒋介石,跟苏联人貌合神离,尽管他同样惦记着苏联的军事援助。

蒋介石去过苏联,1923年他代表孙中山率团访问过莫斯科,他说苏俄人跟我们说的话,我们连一半儿都不能信。

1926年3月20日,他逮捕了所有军事单位里面的政治委员,这些政委大多是共产党员,并且把苏联顾问也软禁起来,还解除了工人纠察队的武装。

中国共产党请求莫斯科允许他们同蒋介石决裂,但是斯大林同志不同意,斯大林同志坚持要求维持“国共合作”的局面。

托洛茨基同志很少关注到中国,季诺维也夫同志长期以来一直领导着共产国际,季诺维也夫同志敦促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

1926年7月,在南京国民政府首席苏联军事顾问瓦西里·布留赫尔 (Васил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Блюхер) 同志的策划和支持下,蒋介石发动了北伐。

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在广州东校场誓师北伐

北伐期间,蒋介石不顾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反对,决定向东进军上海。他的军队到达上海郊外的时候,共产党领导的工会发起总罢工,并动员工人纠察队试图从反动军阀手中夺取上海。一些中国共产党人准备在上海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但是共产国际命令他们放下武器,不要反对蒋介石,4月1日蒋介石兵不血刃进入上海。

斯大林同志认为“蒋介石可能不同情革命”,但是他“领导着军队,除了反对帝国主义别无选择”。斯大林同志还强调说国民党右翼“与富商有联系,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资金。因此必须利用他们到底,像榨干柠檬一样榨干他们,然后再抛弃。”

然而就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发生在北京的一件事情改变了这一进程,是什么事儿呢?请看下篇《叛变革命》。

全部请见:

苏联往事 01 – 沙皇俄国                              苏联往事 02 – 第一次革命

苏联往事 03 – 大战的考验                          苏联往事 04 – 二月革

苏联往事 05 – 临时政府                              苏联往事 06 – 四月提纲

苏联往事 07 – 和平、面包和土地                苏联往事 08 – 七月危机

苏联往事 09 – 科尔尼洛夫事件                   苏联往事 10 – 决定性的时刻

苏联往事 11 – 十月革命                              苏联往事 12 – 巩固政权

苏联往事 13 – 停火                                     苏联往事 14 – 不战不和

苏联往事 15 – 布列斯特和平                      苏联往事 16 – 捷克军团

苏联往事 17 – 镇压反革命                          苏联往事 18 – 立宪议会委员会

苏联往事 19 – 高尔察克                              苏联往事 20 – 邓尼金

苏联往事 21 – 内战胜利                              苏联往事 22 – 战时共产主义

苏联往事 23 – 共产国际                              苏联往事 24 – 喀琅施塔得起义

苏联往事 25 – 大饥荒                                 苏联往事 26 – 精神上的鸦片

苏联往事 27 – 新经济政策                          苏联往事 28 – 列宁的继承人

苏联往事 29 – 列宁遗嘱                              苏联往事 30 – 列宁离世

苏联往事 31 – 列宁的遗产                          苏联往事 32 – 斯大林同志

苏联往事 33 – 集体领导                              苏联往事 34 – 文学讨论

苏联往事 35 – 建设社会主义                      苏联往事 36 – 一国社会主义

苏联往事 37 – 打击反对派                          苏联往事 38 – 重提遗嘱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