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高尔察克》里面咱们说到,高尔察克兵败,自己也被捷克斯洛伐克人作为筹码,交给了布尔什维克被处决。于是反布尔什维克的希望,落到另外几支“白军”和敌对势力身上。
一战停战协议签署后德军撤离,1919年初红军尾随撤离的德军,占领了立陶宛的维尔纽斯和白俄罗斯的明斯克,但是随后被约瑟夫·克莱门斯·毕苏斯基(Józef Klemens Piłsudski)领导的波兰军队给赶了回去,波兰人打算恢复当年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疆域。
在拉脱维亚,拉脱维亚步枪兵1918年帮了列宁同志的大忙,帮布尔什维克打退了捷克军团,镇压了莫斯科左翼社会革命党的暴动。随后1919年1月凯旋回到拉脱维亚,在拉脱维亚也建立起苏维埃政权。
爱沙尼亚的情况比较乱,《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把波罗的海沿岸割让出去,德国人在这里扶持了自己的势力。停战后德国军队撤出,红军从彼得格勒出发进入爱沙尼亚,激起形形色色的爱沙尼亚“爱国者”的反抗。这些人有原来的德国兵、波罗的海德意志人、获释的德国战俘、逃离彼得格勒的“白俄”难民等等,一些沙皇军官也参与其中。
战败之前德国在这些地区扶持了一支武装“北方军团”,德国人退出后,沙皇俄国的战争英雄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尤登尼奇(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Юде́нич)从德国人那里接手指挥权,把这支北方军团整编成一支16,000人的反布尔什维克的“西北军”。
此外爱沙尼亚境内还有约翰·拉伊多内(Johan Laidoner)领导的20,000人的爱沙尼亚军队,跟尤登尼奇的西北军关系融洽。
1919年5月13 日,就在高尔察克和东线红军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尤登尼奇率领西北军攻占普斯科夫,同时邀请芬兰一道进攻彼得格勒。
反共分子“芬兰共和国”摄政曼纳海姆说打布尔什维克没有问题,不过你们得先承认我们芬兰的独立,让我也好给议会有个交代。尤登尼奇就向“全俄临时政府”的“最高统治者”高尔察克请示,说芬兰反正事实上已经独立了,不如顺水推舟,抓主要矛盾。但高尔察克的态度是,只有俄罗斯制宪议会才有权力决定芬兰的独立。
这你让曼纳海姆还怎么配合你们白军?
西方盟国对这两支反布尔什维克的势力也有些看法,咱们前面提到过,尤登尼奇的部队是德国人打下的底子,曼纳海姆的白军也是在德国人的帮助下打败的布尔什维克。在英国的内阁里,只有战争和军需大臣温斯顿·丘吉尔赞成加大对曼纳海姆和尤登尼奇的支持力度,但是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
这边还在扯来扯去,那边布尔什维克可不像他们这样死脑筋。8月31日布尔什维克向爱沙尼亚提出和平共处加上外交承认,于是拉伊多内跟尤登尼奇友谊的小船翻了,虽然还不至于反目成仇。
东边的高尔察克被打退,西边爱沙尼亚和芬兰的敌对势力被分化瓦解,这时候红军需要全力对付的就只剩下南面的邓尼金了。
德国战败从顿河盆地撤离,客观上帮了邓尼金的忙,失去靠山的顿河哥萨克不得不认邓尼金为老大。1919年1月8日克拉斯诺夫率部加入邓尼金的志愿军,给他的这支军队增加将近40,000人。到1919年2月中旬,邓尼金有了117,000人、460门火炮和2,040挺机枪。
6月份的时候邓尼金的志愿军开始行动进攻顿巴斯地区,6月2日拿下哈尔科夫威胁基辅。在邓尼金的右翼,波罗的海德意志后裔骑兵军官弗兰格尔(Peter von Wrangel)指挥的“高加索志愿军”,越过卡尔梅克大草原,6月3日攻入察里津,俘虏了大约四万名红军指战员。
不过邓尼金的进攻并不是在配合高尔察克作战,咱们上文《高尔察克》里面说过,5月份开始东线的战事便朝着不利于高尔察克的方向发展。高尔察克和邓尼金之间没有直接的电报联系,不能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邓尼金开始起势的时候,高尔察克已经开始落败。高尔察克一败,邓尼金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了,前面提到的那些个反布尔什维克的势力更弱。
8 月 10 日,邓尼金手下马曼托夫(Константи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Мамонтов)率领 8,000 哥萨克骑兵占领坦波夫(Тамбов)和沃罗涅日(Воронеж),给布尔什维克的首都莫斯科造成极大恐慌。9月12日邓尼金下令投入所有力量,“从伏尔加河到罗马尼亚边境”发起全线进攻,目标直指莫斯科。
如果邓尼金也能像列宁同志那样具有非凡的政治智慧善于建立统一战线的话,或许可以给自己增加一个盟友,那就是毕苏斯基领导的波兰军队。波兰军队显然不是红军的朋友,1919年春季和夏季在立陶宛和白俄罗斯,波兰军队一直在跟红军交战,尽管战斗的规模都不算大。
然而跟高尔察克一样,邓尼金骨子里也是一个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在西方盟国胁迫之下,高尔察克不情不愿地承认了波兰的独立,但是邓尼金天天把“俄罗斯,一个不可分割的国家”这句口号挂在嘴上,你让毕苏斯基怎么看你?
毕苏斯基说你们这帮俄国人狗咬狗去吧,咬得时间越长对波兰就越有利,最好你们两个咬得两败俱伤,谁都没有能力再威胁到波兰。虽然在巴黎的盟军最高司令部希望毕苏斯基能够从西面向红军施压,帮邓尼金一把,但毕苏斯基的看法是“帮助苏俄击败邓尼金更好”,因此他非但没有支援邓尼金,反而把他的立场偷偷告诉了莫斯科,这样托洛茨基同志的任务就简单多了。
不过战场上邓尼金的志愿军表现还是不错的,毕竟白军大都是专业人士,战斗力是乌合之众,不,赤合之众的红军无法企及的。9月20日邓尼金拿下库尔斯克,红军士气低落,一些部队甚至集体向白军投降。10月13日志愿军攻占距离莫斯科不到400公里的奥廖尔(Орёл),离图拉的军工厂不到200公里。
看到机会来了,10月12日尤登尼奇率领西北军发起对彼得格勒的进攻,这次英国人帮忙,给了尤登尼奇六辆坦克,还出动海军协助。
10月16日尤登尼奇的西北军攻占距离彼得格勒只有几十公里的加特契纳,接着占领巴甫洛夫斯克(Павловск)、皇村(Царским Селом),进抵距离彼得格勒仅仅20公里的普尔科沃高地(Пулковские высоты)。在英国舰队的掩护下,尤登尼奇的一支部队在彼得格勒东北部喀琅施塔得对面的卡拉斯拉雅戈尔卡(Красная Горка)登陆。
此时在巴黎的白军外交代表谢尔盖·德米特里耶维奇·萨佐诺夫(Серге́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Сазо́нов),再次请求芬兰出兵配合尤登尼奇作战,说他们愿意出钱,就用布尔什维克运往德国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黄金”来支付,现在这批黄金在盟军手上。
反革命分子曼纳海姆依然愿意芬兰加入一道去打布尔什维克,不过此时曼纳海姆已不再是国家元首,他能做的只是前往巴黎,跟其他人一起去向盟军方面游说。
危急情况之下列宁同志打算放弃彼得格勒,全力对付从南面压过来的邓尼金。消息传到彼得格勒,季诺维也夫同志的心是拔凉拔凉的啊,但是托洛茨基同志没有放弃。10月17日托洛茨基同志乘坐他的装甲列车亲临彼得格勒,战争人民委员下令“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保卫“革命之都”,随着他一同到来的是大批增援的红军。
尤登尼奇的攻势虽然声势很猛,但是他们的实力并不足以切断莫斯科通往彼得格勒的铁路,这就让红军的增援部队可以源源不断开进彼得格勒。
托洛茨基同志从他的装甲列车上下来,跨上战马亲自率领增援部队前往普尔科沃高地。在托洛茨基同志的鼓舞下,11月3日红军把尤登尼奇推回加特契纳,随后一鼓作气把他们赶回爱沙尼亚。
对英国政局了如指掌的外交人民委员格奥尔基·瓦西里耶维奇·契切林(Георг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Чичерин)同志,请求列宁同志见好就收命令红军不要追入爱沙尼亚。英帝国主义是“爱独”的幕后黑手,红军进入爱沙尼亚会触怒英帝国主义,给英国反动的“干涉派”以干涉的借口。
再一次列宁同志做出正确的选择,听从了契切林同志的建议,下令托洛茨基同志停在爱沙尼亚边界上。
几乎就在打败尤登尼奇的同时,南线红军也扭转了战局。红军充分利用他们在人员上的优势,不断地把新的部队派上前线,源源不断的增援部队堵住了奥廖尔以北的缺口,其中最精锐的是第二和第三拉脱维亚旅。
10月8日就在邓尼金的志愿军逼近图拉的时候,拉脱维亚旅向邓尼金的左翼发起果敢突击。双方展开殊死争夺,拉脱维亚旅损失了半数的战斗员和将近一半的指挥员。同一天,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Семён Миха́йлович Будённый)同志指挥的第一骑兵军在沃罗涅日以北,突袭了马蒙托夫的哥萨克。这些哥萨克带着抢来的各种东西,根本就没法打仗。
面对可能陷入包围的境地,邓尼金不得不下令撤退到库尔斯克,12月初继续退往哈尔科夫,红色政权转危为安。
为什么白军来势汹汹,遭遇挫折之后就尽显颓势了呢?请看下篇《内战胜利》。
全部请见:
苏联往事 01 – 沙皇俄国 苏联往事 02 – 第一次革命
苏联往事 03 – 大战的考验 苏联往事 04 – 二月革命
苏联往事 07 – 和平、面包和土地 苏联往事 08 – 七月危机
苏联往事 09 – 科尔尼洛夫事件 苏联往事 10 – 决定性的时刻
苏联往事 15 – 布列斯特和平 苏联往事 16 – 捷克军团
苏联往事——内战胜利
还有吗?
打算一直写到苏联解体,不过最近忙些别的题材,进度可能要缓一缓。
这首背景歌曲是什么啊?
Иосиф-Кобзон-_-Эстрадно-симфонический-оркестр-Всесоюзного-радио-и-Центрального-телевидения-Русское-поле-俄罗斯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