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古巴 04 – 哈瓦那中国城

接上篇《祖上阔过》

乘上车前往下一个景点中国城。

中国城里,中餐馆前,一位目光深邃的老人望着大家。

虽然中国元素满满,但好像除了我们,中国城里没有什么华人。

曾经华人也是古巴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最早的华人来到古巴是作为劳务输出人员,在古巴的种植园里工作。以往这些活儿都是由古巴的非洲奴隶来干,但是随着废奴呼声越来越高,古巴的种植园主只好另想办法,从中国引入了大量合同劳工,替代以往种植园里的黑人奴隶。

这段历史,请见草根古巴历史系列《古巴的前世今生》《美国内战》那一篇。

那位著名的古巴独裁者巴蒂斯塔,就比历史上任何一位统治过古巴的人都更能代表古巴人民,因为他的身上流淌着非洲、西班牙、印第安和华裔的血液。

勤奋且懂得节俭的华人,很快就能脱颖而出成为古巴社会中相对富裕的一群人,而猜猜看,革命后这些人会不会成为资产阶级“反革命分子”?于是革命后华人纷纷离开。

逛完中国城,导游带领大家去购买古巴的特色产品雪茄——结果停电了,大家只好摸着黑选购。

自打苏联解体古巴没有了苏联提供的石油,停电就成为古巴的新常态。

采购完雪茄,前往革命广场 Plaza de la Revolución。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何塞·马蒂的纪念碑,由一座109米高的高塔和一座18米高的马蒂雕像组成。

广场周边是国家图书馆、一些政府部门和其他建筑物。

纪念碑对面是内政部和通信部的办公室,外墙是两位古巴革命英雄的脸,这一位是切,注意是“切”不是“窃”,上面刻着他的名言“Hasta la Victoria Siempre”,意思是“永远向胜利前进”。

另一位是卡米洛·西恩富戈斯 Camilo Cienfuegos Gorriarán,上面也有他的名言“Vas bien, Fidel”,意思是“你干得棒,菲德尔”,“菲德尔”是谁?

在大使馆附近的一家中餐馆吃午饭的时候,一群小猫围了过来。一只小猫礼貌地拍拍草根,意思是您别光顾着自己吃……

下午来到哈瓦那的老城区,这是过去的副总督府 Palacio del Segundo Cabo,建于1772 年,后来有所修缮。紧邻着哈瓦那皇家堡垒 Castillo de la Real Fuerza de La Habana,看到堡垒顶端那个青铜雕像了吗?

“在古老的古巴神话中,伊莎贝尔因为丈夫的离开而伤心欲绝。古巴现存最古老的堡垒顶端,矗立着一座女性青铜雕像,传说那就是她。几个世纪以来,这座雕像一直是哈瓦那的象征。在城市上空,她眺望地平线,永远向北望向佛罗里达,‘总是向着会把她失踪的丈夫带回家的风’。”摘自草根《古巴的前世今生》系列《新世界的钥匙》

这边酒店的名字就叫“圣伊莎贝尔” Hotel Santa Isabel,可以随时去看伊莎贝尔,还有对面的武器广场 Plaza de Armas。

武器广场中央也矗立着一座雕像,这回不再是何塞·马蒂,而是古巴的国父塞斯佩德斯,塞斯佩德斯是第一位领导古巴人民进行独立斗争的人。当然,在他之前这里站着的也是一位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七世 Fernando VII,1955年国王被“请”到了一边,就是“站在”刚才的副总督府前面的其中一位。

武器广场后面是过去的西班牙总督府 Palacio de los Capitanes Generales,

里面的雕像是为西班牙发现古巴的哥伦布,这座雕像于1862年安放于此。关于哥伦布和古巴的渊源,草根的古巴历史系列《古巴的前世今生》第一篇《发现天堂》,说的就是这段历史。

只要一两块美元的小费,两位歌手就为您歌唱,

还可以把您的名字编到歌词里,是不是极具性价比?

这是海明威常住的酒店,

可以坐着古老的电梯上楼,去看一看海明威住过的房间。

沿着哈瓦那的老街,

来到大教堂广场 Plaza de la Catedral,广场当然得名于这座大教堂。

在这里队伍解散,大家自由活动游览哈瓦那的老街。

老街的街边是古巴艺术家的作品,既有美国的老爷车,也有革命英雄切·格瓦拉,现在,这些都是古巴文化的一部分。

这是哈瓦那的“星咖啡”,不是美帝国主义的“星巴克”,看到美女帽子上闪闪的红星,美帝国主义的星巴克怕是要瑟瑟发抖。

门口热情的古巴人在表演。

打开手机准备用谷歌地图搜一下,看看下一步往哪里去,结果却发现,谷歌地图打不开!在古巴,谷歌并不是一个“不存在”的网站,然而就是打不开!

尝试了一下高德地图,高德地图可以打开,原来是中国移动很贴心地帮着草根,把国外的谷歌也给禁了。

全部请见:

情迷古巴 01 – 初见古巴                        情迷古巴 02 – 巴拉德罗

情迷古巴 03 – 祖上阔过                        情迷古巴 04 – 哈瓦那中国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