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哈瓦那中国城》。

草根必须承认,被这座建筑的外观给唬住了。

看起来像是一座殖民时代的建筑,门头上还装饰着一个带有钥匙的徽章——哈瓦那是“新世界的钥匙”嘛!

回来查找资料才知道,原来这里是哈瓦那革命警察司令部的“办公堡垒”,门头上的徽章是革命警察的徽章,当然堡垒上只有其中的核心部分。

堡垒前面有很多遗迹。

这些残垣断壁也在诉说着哈瓦那古老的历史,哈瓦那老城以及护卫老城的堡垒,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相信世界遗产也包括这些残垣断壁。

革命警察司令部虽然看起来像是一座殖民时代的堡垒,实际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字辈。
最早这里是一个铸炮的铸造厂,建于1588年,一直使用到1624年,铸炮用的铜来自古巴圣地亚哥附近的矿场。

从1708年到1730年,这里倒是有一座堡垒“圣特尔莫堡垒” San Telmo,堡垒废弃后改建为军械库。
1938年军械库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建筑,所以尽管看起来古色古香,其实这是一座上个世纪才建成的“仿古建筑”。

街边又是一群老爷车,阵势足以说明古巴当年不但阔过,并且是相当滴阔。尽管古巴人可以珍惜这些美帝国主义的产物,但是如果没有巨大的保有量,如何能让这么多的老爷爷们还能发光发热?
1959年古巴革命前,古巴每千人汽车拥有量是38辆,高于其它拉丁美洲国家。那时候的哈瓦那是拉美汽车拥有率最高的城市之一,甚至与一些美国城市相当。哈瓦那每7-8位居民就有1辆汽车,每千人的汽车拥有量达到125-150辆。
这一切都在1959年革命后结束,“汽车时光”凝固在了那一刻。

这座老楼是圣查尔斯和圣安布罗斯神学院 Seminario de San Carlos y San Ambrosio 过去的总部,由耶稣会于1700年开始建造,1767年完工,后来有所增建。

楼前的沙坑里是一些废弃的大炮。

沿着小巷过来,一座有着古老大门的现代建筑,是哈瓦那大学最早的校址。
哈瓦那大学一开始是皇家和教皇大学,那时候西班牙的大学需要获得皇室或者教皇的授权,哈瓦那大学既是皇家大学又是教皇大学,1728年1月5日创立,是古巴的第一所大学。

后来哈瓦那大学成为一所世俗学校,1850年更名为哈瓦那皇家文学大学。或许正因为如此,前面是一系列的文学巨匠的塑像,比如但丁,

塞万提斯,

莎士比亚,

还有路易斯·瓦斯·德·卡蒙斯 Luís Vaz de Camões,葡萄牙最伟大的诗人和西方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沿着老街,

回到大教堂广场,

大教堂的名字是 La Catedral de la Virgen María de la Concepción Inmaculada de La Habana,名字好长,西班牙的名字似乎都足够长。

这座教堂现在是哈瓦那大主教区的主教座堂。

教堂1748年在耶稣会的主持下开始建造,1777年完工。

1796 年西班牙把伊斯帕尼奥拉岛Española 的大部分地区割让给法国后,把哥伦布的遗体从那里迁出,保存在这座教堂里,直到1898年。

1898年咱们都知道了,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美西战争,伙同“古独分子”把西班牙的宝岛古巴分裂了出去。关于这段历史,在草根的古巴历史系列《古巴的前世今生》中《美西战争》那篇里,有所叙述。

古巴独立后,哥伦布的遗体被归还给了西班牙。

离开哈瓦那之前,过来港口的入口眺望一下对岸的莫罗堡垒 Castillo De Los Tres Reyes Del Morro。

莫罗堡垒守卫着哈瓦那港的入口,拱卫着西班牙王国的明珠古巴。

回去的路上稍作停留,路边是一辆1954年的克莱斯勒 Chrysler Windsor。

这又是一辆什么车?车标是道奇的,道奇车不都是傻大傻大的?还出过这么小的车吗?

回到酒店,房间已经打扫过了,床上是两朵“花”,

卫生间里也摆上了花,这个是真花。

过来体验一下社会主义的灯红酒绿,

要了杯cuba libre、sex on the beach、cubata,加上一杯古巴的啤酒。

正餐之前,先来自助餐厅吃点儿海鲜垫垫底。



正餐是亚洲餐,

饭后甜点是西式吃法。
晚餐后回到房间,加拿大银行的网站还是打不开,意外的是,用手机的中国移动流量却可以。谷歌当然还是上不了,中国移动的贴心防护依然。
在酒店的网络和中国移动的流量之间切换,发现了规律:酒店的网络可以上谷歌,看 YouTube,但是打不开加拿大银行的网站;中国移动的流量可以打开加拿大银行的网站,却是上不了谷歌,看不了 YouTube。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国移动显示的IP地址是在广州,酒店的是古巴,可能这就是差异的根源。
在古巴看 YouTube 视频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有广告,一般人草根不告诉他。
全部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