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 47 – 欧洲新秩序

上篇《民族大迁徙》里面,咱们说到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大批穆斯林从环黑海的俄国土地上逃走,逃往土耳其。而基督徒们,从割让给土耳其的比萨拉比亚南部逃往俄国逃往克里米亚。从国家层面上看,谁是输家谁是赢家呢?

毫无疑问俄国是输家,俄国领土损失不多,但是被《巴黎条约》剥夺利益的很多。除了损失了黑海舰队和比萨拉比亚的一部分,战败对俄国在巴尔干的声望,是一个致命打击,把俄国十九世纪以来在东方问题上取得的成就一笔勾销,领土损失直到二战以后才得以恢复。黑海的非军事化对俄国打击最大,从此俄国南部陷入有海无防的境地。没有了黑海舰队之后,塞瓦斯托波尔以及其它军港成为耻辱的象征。从来没有一个欧洲强国被解除武装,即便如拿破仑的法国,也没有遭受如此待遇。不过当时欧洲人看来,俄国是个半亚洲国家。巴黎和会的时候,瓦莱夫斯基就问英国代表,解除俄国在黑海的武装,黑海非军事化是不是太过分了?考来说不过分,你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署的《南京条约》,不也是有要求中国解除武装的条款吗?

不过黑海沿岸的军事设施被迫拆除,对沙皇来说只是一个丢面子的事儿,其实那时候他的国家也没有钱来重建塞瓦斯托波尔,或者重新建立一支现代化的舰队。战争清楚地表明,面对西方现代化国家,俄国的经济是多么落后,以往俄国人心目中的那个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强大祖国轰然倒塌。克里米亚战争暴露出俄国全方位的落后,不光是军队的腐败和指挥的无能,陆军和海军技术落后,道路条件差,缺乏铁路造成后勤补给上的困难,反映的是落后的农奴经济面对先进的工业强国的全面落后,失败不可避免。克里米亚的战败不仅仅是俄军的耻辱,也证明了现代化对国防的重要性,这不单单是军队本身的问题,还有铁路、工业和健全的财政等等方方面面。社会各界强烈要求进行改革,各个层面都开诚布公地讨论改革。

战后战争大臣失去了在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显赫位置,被财政大臣和内务大臣的光芒所掩盖,尽管军费仍然很高。沙皇亚历山大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这个决定也让两个战胜国受益,法国英国竞相向俄国贷款投资,从这一迅速发展的国家中受益。

沙皇亚历山大意识到,他不可能再依赖落后的农奴制,来跟西方先进的技术工业对抗。尽管他父亲尼古拉一世已经意识到,“农奴制毫无疑问是俄罗斯生活中最邪恶的部分”,尽管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前,农奴的造反就愈演愈烈,但是事情还在“走走看”的阶段。亚历山大沙皇决定彻底改变这一切,1861年农奴制彻底废除,这为俄国经济快速改革和发展打开了道路。

康斯坦丁大公说:“我们不能再耽搁了,我们比一流国家贫穷落后。”从此俄国发奋图强,到1914年的时候,已经是世界第五大工业国。危机同样带来了社会变革,特别是教育和引人注目的司法改革。不过由于沙皇手腕强硬,引发国内反抗不断,自己也被人民意志党所暗杀。

1867年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有同学认为这笔买卖俄国吃了大亏,美国人占了个大便宜。美国占便宜不假,但是俄国未必吃亏。克里米亚战争让俄国人意识到,在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统治海洋的情况下,阿拉斯加能否保得住都很成问题。不是美国的一部分,就可能成为加拿大的一部分,肯定早晚不再是俄国的一部分。所以康斯坦丁大公说,还不如早点儿卖了换两个钱花花,本来咱们经济就困难。

克里米亚战争也让俄国感到受到了西方的背叛,那些所谓的基督徒们居然站到穆斯林的土耳其一边,对西方的怨恨加深。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欧洲国家站在穆斯林国家一边,参加反对另一个基督教国家的战争。

在西方受挫,俄国把扩张目标转向中亚和东亚,而大清间接地成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受害者。

尽管《巴黎条约》惩罚的是俄国,但实际上最大的输家是奥地利,尽管奥地利几乎都没有参加战斗。由于1854年采取针对俄国的武装中立,奥地利再也没能得到昔日保守盟友的原谅。而自由主义的西欧盟国认为奥地利首鼠两端,对俄软弱。1856年后,奥地利发现它在欧洲大陆上被完全孤立了,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随后在1859年对法国和皮埃蒙特-萨丁尼亚的战争中,俄国如法炮制,动员了大量军队在加利西亚边界“武装中立”,牵制了大量奥地利军队,无法派到意大利前线,让奥地利迅速失去了其在意大利的领土。随后在1866年对普鲁士的战争中,依然没有帮手,失去了对德意志诸邦的话语权。随着在意大利北部的失败和被逐出北德意志联邦,哈布斯堡王朝渐渐失去了欧洲大国的地位,从1870年代开始在巴尔干地区也不断后退,直到1914年彻底分崩离析,成为《巴黎和约》缔约国中,损失最多的一家。

napoleon-iii_调整大小

而法国也未见得是赢家。战后英国不再积极介入欧洲事务,给了拿破仑三世以行动自由,来实现他的梦想,按照他的意愿改变欧洲版图。法国和皮埃蒙特-萨丁尼亚对奥地利的战争,法国-皮埃蒙特一方获得了胜利,皮埃蒙特-萨丁尼亚统一了意大利,而法国也如愿得到了萨伏依和尼斯。英国对法国的企图有所警觉,但还是置身事外,继任的首相认为外交比军事手段更划算。

随后的时间里,由于自由主义的民主帝国法国,同老式君主国俄国意识形态不同,让法国同俄国疏远。1863年的波兰起义,拿破仑三世打算支持波兰起义者,这让法国同俄国的关系破裂。而普鲁士却用自己的铁路,运送前来镇压的俄军,让普鲁士和沙皇俄国这两个君主国走到了一起。

英国依然在提防着前盟友拿破仑三世的野心,而英国、法国乃至俄国,都忽略了战后十年间,一个国家正在快速崛起,即将改变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这个国家就是欧洲五大强权之一,但总是排在最末的那个普鲁士。

bismarck

在这个变化中,起到最大作用的人是奥托•冯•俾斯麦公爵。俾斯麦曾任驻俄大使,1862年成为普鲁士首相。他的外交政策很简单,在德意志诸邦北部和中部取得决定性的影响力,这一目标在四年内便得以实现,汉诺威、石勒苏益格、荷斯坦、黑森-卡塞尔、拿骚和法兰克福相继被普鲁士兼并。得益于奥地利的衰落和被前盟友孤立,普鲁士不但取得了德意志诸邦的支配地位,进而将取得欧洲大陆的支配地位。1864年普鲁士击败丹麦,然后打败奥地利,将奥地利的势力从德意志联邦驱逐出去。随后在1870年俾斯麦获得完全的胜利,1870年夏天拿破仑三世担心莱茵河诸邦不保,贸然向普鲁士宣战。拿破仑错判了形势,以为德意志南部诸邦和奥地利能跟他一道对付普鲁士。然而此时的奥地利已经失去昔日的权势,不得不跟匈牙利合称“奥匈帝国”。7月19日拿破仑向普鲁士宣战,六周后他的部队便遭到惨败,两位克里米亚的老将麦克马洪和巴赞,还有拿破仑三世本人连同连同10万法军,在色当成为普鲁士人的俘虏。这也结束了拿破仑本人的政治生涯,1870年9月4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宣布在巴黎成立。尽管战争继续,但是无济于事,1871年1月28日普鲁士军队进入巴黎。俾斯麦充分利用胜利形势,逼迫法国签订了《法兰克福条约》。不但给法国以严苛的条款,还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大部分给了普鲁士。这还不是最侮辱人的,最侮辱人的是,普鲁士人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的镜厅里,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自此,法英世仇让位于法德世仇,以后一战的《凡尔赛条约》法国往死里整德国,大家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管后来如何,普鲁士可谓从克里米亚战争的后果中获益最大。

另一个胜利者土耳其相比战前相差不多,领土上有所损失。疆域内基督徒的保护权,从俄国人手里交给了国际条约,似乎算不得什么损失。另外欧洲国家粗暴干涉土耳其内政,压土耳其进行体制改革,对土耳其朝廷和土耳其百姓来说,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呢?

土耳其继续衰败着,在随后的战争中继续被俄国修理着,这就不是咱们本系列的话题了。下一篇咱们说说这场战争对各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请看下篇《被遗忘的战争》。

更多请看:

01 – 东方问题                                               02 – 英法的态度

03 – 法俄较劲                                               04 – 缅希科夫的使命

05 – 英国人无所作为                                    06 – 陷入僵局

07 – 维也纳备忘录                                        08 – 土俄开战

09 – 锡诺普海战                                           10 – 组织远征军

11 – 互不退让                                               12 – 宣战

13 – 踌躇不前                                               14 – 锡利特斯拉

15 – 炮击敖德萨                                            16 – 波罗的海

17 – 是战是和                                                18 – 瘟疫流行

19 – 目标克里米亚                                         20 – 联军登陆

21 – 步兵前进                                                22 – 阿尔玛之战

23 – 错失良机                                                24 – 炮击塞瓦斯托波尔

25 – 巴拉克拉瓦                                            26 – 轻骑兵冲锋

27 – 英克曼之战                                            28 – 冬天来了

29 – 南丁格尔                                                30 – 无冕之王

31 – 国内局势                                                32 – 外交风云

33 – 沙皇尼古拉                                            34 – 战略抉择

35 – 堑壕战                                                   36 – 夺取刻赤

37 – 尝试进攻                                                38 – 损兵折将

39 – 美国人搅局?                                        40 – 反攻乔尔纳河

41 – 塞瓦斯托波尔的结局                             42 – 围困卡尔斯

43 – 和平尝试                                               44 – 讨价还价

45 – 巴黎和会                                               46 – 民族大迁移

47 – 欧洲新秩序                                           48 – 被遗忘的战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