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 26 – 轻骑兵冲锋

上篇《巴拉克拉瓦》里面咱们说过,661名英军轻骑兵走下山坡进入山谷,开始策马狂奔,向着俄军冲去。俄军弹雨倾泻而下,英军的人和马纷纷被打倒,没有骑手的马匹四处乱窜。英军骑兵继续无所畏惧地向前冲着,一直冲入俄军阵地,用刀剑砍杀俄军炮手。雷佐夫见状忙命令哥萨克骑兵过来保护炮兵,哥萨克骑兵没有时间列队,胡乱地投入战斗,随即被英军击败夺路而逃。败逃的哥萨克骑兵又把后面跟随的俄军步兵冲乱,俄军炮兵赶紧拉着他们的大炮掉头而逃,英国轻骑兵虽然只有俄军的五分之一,却在追着俄军跑。

32-The-Relief-of-the-Light-Brigade-by-RCW_调整大小

俄军看到这种情形,命令其余炮兵开火阻止后退。英军轻骑兵冲杀不动,穿过炮火覆盖的谷地开始原路后撤。利普兰迪命令堤道高地上的波兰枪骑兵去截断英军的退路,波兰枪骑兵看到英国轻骑兵的玩命精神,也不敢正面迎堵,而是避开锋芒去截击掉队的伤兵。

此战英军661名轻骑兵中,113人战死,134人受伤,45人被俘,损失马匹362匹,如果不是法军第4师侧翼进攻了俄军的菲迪库金高地,结果会更加悲惨。俄军方面有180人伤亡,战后英国媒体立即进行了报道,《泰晤士报》说800名轻骑兵勇敢地参加了冲锋,只有200人生还。而《伦敦画报》(Illustrated London News)则更夸张,说只有163人生还。这些报道让原本的一次战术失误,变成了英勇行为,特别是被阿尔弗雷德•坦尼森(Alfred Tennyson)的著名诗歌,定格为大无畏的壮举。谁说只有在天朝坏事儿才会变成好事儿?那首诗《轻骑兵冲锋》(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草根就不大幅引用了,大家可以自行查找观看。

35-Elizabeth-Thompson-Lady-Butler-Balaclava-1876_调整大小

说起来轻骑兵冲锋也不完全是“光荣的失败”,尽管伤亡很大,轻骑兵还是打乱了俄军的阵线,给俄军造成相当大的震撼,也算是彻底打消了俄军继续前进的势头。从这点上来看,轻骑兵的牺牲倒也不是一无所获,只是骑兵的两位爵爷需要回去说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了。

28-General-Aireys-order-that-launched-the-Light-Brigade-charge_调整大小附图是拉格伦命令的原稿,命令确实下得比较含糊,但是更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沟通。彼此间的互相看不起导致了沟通不充分,以至于造成巨大的误会,事情的背后多多少少也反映了靠拼爹晋升带来的恶果。当然,诺兰上尉牺牲了,这个锅他来背最合适,两位爵爷也是这样向上级向法庭陈诉的。两位爵爷后来一直都在军中,混得还不错,卢肯最终晋升为陆军元帅(field-marshal),卡迪根成为骑兵总监(Inspector-general)。

800px-Battle_of_Balaclava_(map_2)

总结得失的时候,英国人认为最大的失误还不是轻骑兵冲锋,而是没有趁着重骑兵获胜派轻骑兵一起追上去掩杀。当然,英军也指责土耳其人胆小如鼠丢失阵地。英国人一直瞧不起土耳其人,对土耳其人要打就打要骂就骂,英国人的说法是像奴隶一样,中国人的说法就像鬼子对伪军一样。英军让土耳其军挖战壕,从巴拉克拉瓦往前线运东西。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很多英国兵的口粮土耳其兵不能吃,原因你懂的。参加巴拉克拉瓦战斗的4,000土耳其兵,很多营养不良。不过土耳其人也没有办法,谁让咱是“西亚病夫”,得靠着西方列强保卫领土完整呢?土耳其指挥官命令当兵的:“要服从,不要忘了英军是苏丹的客人,是来保卫奥斯曼帝国领土完整的。”

Crimean-war-2

战斗结束的当晚,克里米亚迎来了第一场霜冻,冬天还会远吗?

俄军认为巴拉克拉瓦一战他们取得了胜利,夺取了堤道高地的敌军阵地,缴获了英军的大炮,占据了一个可以威胁到英军补给线的阵地。俄军带着缴获英国大炮、大衣、刀剑、帽子、靴子,拉着缴获的军马等战利品,在塞瓦斯托波尔游行,军民的士气一下子被鼓舞起来。自打阿尔玛战败以来,俄军一直不敢同联军在开阔地带野战,这下重新取得了信心。

10月31日获得胜利的战报,沙皇喜极而泣。

受到鼓舞的俄军第二天展开了对英克曼-哥萨克山(Mount Inkerman-Cossack Mountain)英军右翼的进攻。哥萨克山是俄国人的叫法,英国人称为英克曼山,这是一列波状起伏支离破碎的山岭,2.5公里长,从北向南,位于塞瓦斯托波尔东面和乔尔纳河之间,俯瞰着通往辛菲罗波尔的道路,通往辛菲罗波尔的道路是塞瓦斯托波尔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

10月26日,5,000俄军在费奥多罗夫(Fedorov)上校的带领下,从塞瓦斯托波尔向东,然后向右爬上哥萨克山。毫无防备的英军第二师在南面家园岭上(Home Ridge)宿营,那里到巴拉克拉瓦平原有个陡坡。第二师此时只有2,600名士兵,其它人都在各处挖战壕。好在英军的警戒哨及时发现了俄军的行动,用他们的米尼步枪拖住了俄军,让埃文斯师长能组织起防御。拉上来18门大炮,对着俄军一通猛轰,俄军丢下数百名死伤退走了,还有一些被抓了俘虏。俘虏和开小差逃到了英军这边的俄军,带来的消息说塞瓦斯托波尔城内情况让人绝望,饮用水不足,医院人满为患,到处是前几天炮击的伤者还有传染病患者,污秽遍地气味难闻,城里人心惶惶,都感到城市很快就会陷落。

不过这次行动只是一个侦察行动,是为了掩护一个更大的将要在英克曼高地上的行动,这个行动由沙皇本人亲自下的命令。沙皇获得的情报说拿破仑三世打算增兵克里米亚,于是他敦促缅希科夫,用手头目前占优势的兵力,在法国援军到达之前打破封锁,或者起码把战事拖入冬天。“我有两位将军从来不会让我失望,” 沙皇尼古拉说:“那就是一月将军和二月将军。”到11月4日,俄军获得了从比萨拉比亚到来的第四军团两个步兵师的增援,索蒙诺夫(Soimonov)中将指挥的第10师和巴甫洛夫(Pavlov)中将指挥的第11师。现在缅希科夫帐下一共有107,000人,还不包括上岸的水手,完全可以一战。然而缅希科夫还是畏战心理严重,看来阿尔玛一战真地被打怕了,依旧主张放弃克里米亚,沙皇坚决不同意,还把他的两个儿子米哈伊尔(Mikhail)大公和尼古拉(Nikolai)大公派来督战。压力之下的缅希科夫只好迎着头皮上,想着相比法军来说英军是个软柿子,还是拿英军下手吧。如果俄军能在英克曼高地上构筑起炮兵阵地,联军右翼就会受到俄军炮火威胁。要么他们需要拿下高地赶走俄国兵,要么就得在右边开个大口子。

这次行动缅希科夫的计划比10月26日那次试探性进攻大得多,11月4日下午,缅希科夫下达了第二天早上6点发起进攻的命令。计划是索蒙诺夫将军率领19,000人38门炮,从塞瓦斯托波尔出发占领壳山(Shell Hill),在那里跟从另一个方向过来的巴甫洛夫将军的16,000人和96门炮汇合,然后进攻英克曼山。两军会合后由丹嫩伯格(Dannenberg)将军统一指挥,将英军从英克曼山赶出去,利普兰迪将军和戈尔恰科夫将军负责拖住肥皂高地的法军博斯凯师。

计划看起来很好很完美,但是需要各参战部队高度协调行动一致,在电报装备到部队之前的年代里,别说是俄军做不到,恐怕世界上任何军队都做不到。更要命的是俄军竟然没有当地的地图,索蒙诺夫将军需要用航海图来指挥陆地作战,航海图啊!可见这个计划只是看起来比较“完美”而已。不完美处很快就被发现,英克曼山岭只有300米宽,而计划是放上去35,000人和134门炮,这好像摆不开。负责协调指挥的丹嫩伯格,在最后一刻决定改变计划。11月4日晚上他命令索蒙诺夫将军,不要按计划从北部进攻英克曼山,而是向东去先掩护巴甫洛夫将军的部队渡过乔尔纳河,然后再进攻英克曼山。临时改变计划需要调整部署,不可避免地带来极大混乱。更乱的是,早上3点索蒙诺夫从塞瓦斯托波尔出发的时候,又接到丹嫩伯格的命令,改成从西面进攻。索蒙诺夫干脆不再理会,决定依然按照原计划从北面发起对英克曼高地的进攻,自此三位指挥官带着各自的想法投入了战斗。

此时的英军防御状况如何呢?战斗将如何开始呢?请看下篇《英克曼之战》。

更多请看:

01 – 东方问题                                               02 – 英法的态度

03 – 法俄较劲                                               04 – 缅希科夫的使命

05 – 英国人无所作为                                    06 – 陷入僵局

07 – 维也纳备忘录                                        08 – 土俄开战

09 – 锡诺普海战                                           10 – 组织远征军

11 – 互不退让                                               12 – 宣战

13 – 踌躇不前                                               14 – 锡利特斯拉

15 – 炮击敖德萨                                            16 – 波罗的海

17 – 是战是和                                                18 – 瘟疫流行

19 – 目标克里米亚                                         20 – 联军登陆

21 – 步兵前进                                                22 – 阿尔玛之战

23 – 错失良机                                                24 – 炮击塞瓦斯托波尔

25 – 巴拉克拉瓦                                            26 – 轻骑兵冲锋

27 – 英克曼之战                                            28 – 冬天来了

29 – 南丁格尔                                                30 – 无冕之王

31 – 国内局势                                                32 – 外交风云

33 – 沙皇尼古拉                                            34 – 战略抉择

35 – 堑壕战                                                   36 – 夺取刻赤

37 – 尝试进攻                                                38 – 损兵折将

39 – 美国人搅局?                                        40 – 反攻乔尔纳河

41 – 塞瓦斯托波尔的结局                             42 – 围困卡尔斯

43 – 和平尝试                                               44 – 讨价还价

45 – 巴黎和会                                               46 – 民族大迁移

47 – 欧洲新秩序                                           48 – 被遗忘的战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