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法俄较劲》里面咱们说了法国跟俄国在土耳其较上了劲儿,法国赢了一合,沙皇发誓要扳回来,那么沙皇尼古拉打算怎么做呢?
沙皇尼古拉是个意志坚定的行动派,光耍嘴皮子不是沙皇的风格。尽管知道了英国人的态度,沙皇还是决定采取行动,保护自己在土耳其的利益,必要的时候不惜斥诸武力。1853年1月7日,他拟定了一个军事计划,打算抢在英国和法国能够采取干预行动之前,武力搞定土耳其。行动包括派遣一支由28艘军舰和32艘运输船组成的舰队,远征博斯普鲁斯海峡。预计要搭载的包括骑兵和炮兵在内的16,000名士兵,以及他们的全部给养,都已经集结在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随时准备出发。然而,沙皇的大臣们都劝主公千万不能这样干,这样的话全欧洲都会反对我们,看来内斯尔罗德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俄军总司令官帕斯克维奇公爵(Count Paskevich)说要不咱们这样,出兵巴尔干的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这些个公国,压土耳其答应咱们的要求。
沙皇一想这办法不错,英国人关注的是海峡,对宗教圣地东正教权益什么的,本就是无所谓的态度。英国人不掺和,法国也不大会单独出面保卫土耳其。况且这办法还有成功的先例,想当年黑山闹独立的时候,奥斯曼土耳其准备出兵镇压,奥地利立即派莱宁恩(Leiningen)元帅率领外交代表团,前往君士坦丁堡进行交涉,要求土耳其人撤出黑山,并且要求土耳其人在知会奥地利之前,不得动用任何军队。与此同时,奥地利军队也是进入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Dalmatia)以示威慑。土耳其人一开始还拒不退让,但是莱宁恩元帅一威胁要退出谈判,土耳其人立马就怂了,乖乖地退出了黑山。这件事给了沙皇尼古拉两点重要启示:首先在那次行动中俄国支持了奥地利,相信这次奥地利也会投桃报李;其次这件事充分证明了只要足够强硬,土耳其终究会屈服。
有鉴于此,沙皇尼古拉决定照方抓药,也派一位老将军前往土耳其,选出的这位老将军就是缅希科夫亲王(Prince Alexander Sergeyevich Menshikov) 。1月28日沙皇授予缅希科夫锦囊妙计,说一定要土耳其人在圣地问题,还有东正教教徒的权益方面完完全全满足俄国的要求,否则立马就走不跟他们多废话。只给土耳其人三天时间改变主意,如果土耳其人还执迷不悟,不妨把俄国的军事准备情况吐露给他们。反过来,如果土耳其人接受了俄国的要求,俄国可以同土耳其结成针对法国的秘密同盟,保卫土耳其。此外,缅希科夫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跟土耳其商谈两国高加索地区的划界问题。
为了让土耳其人确实了解俄国的所有要求,内斯尔罗德给了缅希科夫三封信,要他交给苏丹的大臣默罕默德阿里(Mehemet Ali)。第一封信说明了沙皇的意图,第二封信包含条约草案,第三封信要求同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会建立一种特殊关系,把俄国的影响深入到土耳其帝国境内。俄国人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圣地的管辖权了,还要完全掌控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会。
派老将军缅希科夫亲王去进行外交谈判,在当时便充满争议。六十六岁的缅希科夫是一个合格的军人,但是处理起错综复杂的外交问题,却不见得合适。即便真的非要派军人去谈,另一个人似乎是更好的选择,那就是阿列克谢•奥尔洛夫(Alexei Orlov)。奥尔洛夫是什么人呢?1833年的时候,是奥尔洛夫跟土耳其人谈成了《互助条约》(Treaty of UnkiarSkelessi),内容是俄罗斯对土耳其提供军事援助,作为交换,土耳其允许俄罗斯舰队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自由通行。同时在俄国遭受侵略的时候,关闭这两个海峡。这个条约显然对俄国大大有利,海峡成了土耳其人为俄国把守的大门,俄国人想出就出,列强却不得进入,这当然不能为世界警察大英帝国所接受。于是1841年英国牵头搞了个《伦敦海峡公约》(London Straits Convention),把这个约给废了。
奥尔洛夫在谈判上有一手,知道进退取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软什么时候应该硬,知道不必急于让土耳其人答复,会玩等待的游戏。他对自己的能力也很自负,甚至跟英国大使西摩说,沙皇没有派他去是个大错:
“毫无疑问缅希科夫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但是他墨守成规,并且多疑,不是一个外交家。他不知道变通,太拘泥于给他的指令。”
西摩倒也同意奥尔洛夫,不过并没有把获得的消息详细及时地报告给伦敦,没有把缅希科夫出访土耳其当作一件很大的事儿。
沙皇也曾考虑过奥尔洛夫,但是后来给他另派了任务。或许沙皇觉得这本就不是一场外交谈判,而是去下最后通牒,要的就是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你看人家奥地利就是元帅出马马到成功。沙皇给了缅希科夫处理的全权,“如果土耳其人不让步,就威胁摧毁君士坦丁堡占领博斯普鲁斯海峡。”当然,沙皇也批了一笔经费给缅希科夫,让他该打点的地方打点。软硬兼施是俄国人对土耳其人的传统做法,屡试不爽。
2月16日缅希科夫亲王乘坐雷公号抵达君士坦丁堡,开始往外掏锦囊同土耳其人谈判,事情立刻惊动了英国大使馆。此时英国大使并不在君士坦丁堡,大使是新近重新出山的斯特拉特福子爵(1st Viscount Stratford de Redcliffe),此时子爵还在赴任的路上,临时负责的是休•罗斯(Hugh Rose)上校。罗斯上校马上向英国外交部做了汇报,说事情可能要有麻烦。
在缅希科夫到来之前,俄国驻土耳其大使向英方通报了他来访的目的,说是来解决所有同土耳其之间的问题,包括高加索地区的划界等等,俄国会及时向英国通报情况,但没透露具体细节。但是自打亲王到来之后,俄国人就不再理会英国人了,因为谈判涉及“机密”,英国人感到受到了冷落。
罗斯上校觉得大使不在刚好是个表现的机会,如果他表现突出,获得提拔升迁自然不是难事。他开始发动他的情报网打探消息,希腊教会方面说,缅希科夫的主要使命,是解决圣地问题,以及保护土耳其帝国治下的东正教徒的合法地位。罗斯不相信缅希科夫来仅仅是为了个圣地问题,怀疑俄国人打算逼土耳其人签个更大的不平等条约,就像上次奥尔洛夫的《互助条约》那样,单独给俄国人好处。很快他的怀疑得到了证实,俄军沿着边境开始集结,果然是要玩大的。罗斯担心如果土耳其人没有满足缅希科夫的要求,俄国人就可能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3月7日他给伦敦的报告中说,俄军第五骑兵军团在丹嫩伯格(Peter Andreivich Dannenberg)的指挥下正在开向摩尔多瓦边界,俄国人的目的看起来不那么简单,并且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态势。
罗斯把他的担心也告诉了法国人,刚巧这时候法国大使也不在,文森特•贝内代蒂(Vincente Benedetti)也是临时负责。罗斯和贝内代蒂两人找到土耳其首席大臣默罕默德•阿里(Mehemet Ali),阿里告诉他们说情况很不妙,俄国人正在逼土耳其人就范,一旦苏丹顶不住土耳其的独立完整就要受到影响。以他的经验,苏丹很快就会像以往一样,在威胁面前屈服。他请求英法两国赶紧派舰队来支持土耳其,不过,阿里说,可能来不及了,英法舰队赶到之前就会木已成舟。
随后又一个情报证实了阿里的说法,除了俄军在沿着边境继续调动,又有几艘俄国军舰来到君士坦丁堡,带队的是俄国黑海舰队副司令弗拉基米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科尔尼洛夫(Владимир Алексеевич Корнилов),一同前来的还有一大票高级军官,这是在搞战前侦察?这一切都让罗斯确信,如果俄国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俄国便会对土耳其发动海陆联合打击。情报汇集到一起,罗斯觉得他应该立即从地中海舰队调动军舰,来土耳其水域给苏丹撑腰。他打报告给外交大臣克拉伦登勋爵(Lord Clarendon)说,他已经命令地中海舰队的军舰离开马耳他,前往土耳其的维拉湾(Vourla Bay)集结。地中海舰队的六艘军舰,是离土耳其最近的英国皇家海军力量,希望能来得及。
到底英国军舰及时赶到了吗?请看下篇《英国人无所作为》。
更多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