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 13 – 踌躇不前

上篇《宣战》里面说到英国法国对俄宣战,派遣大批部队前来保卫土耳其,这个时候多瑙河前线是个什么状况呢?

前文说过,此次危机乃至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俄国占领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陈兵多瑙河畔压土耳其接受俄国的条件。压土耳其接受俄国条件的同时,沙皇和他的将军们还寄希望这一举动,可以让土耳其治下的东正教徒发起反抗穆斯林土耳其的大起义,从内部瓦解土耳其人在巴尔干的统治。俄军统帅帕斯克维奇说:“我们最有利的武器,就是我们在土耳其基督徒中的影响力。”

Ivan_Paskevich_调整大小俄军统帅帕斯克维奇

然而军事上,帕斯克维奇将军一直担心奥地利人会抄俄军的后路。理论上奥地利是俄国的盟友,但是遇到利益攸关的事儿,盟友翻脸也比翻书还快。帕斯克维奇的顾虑不无道理,奥地利人的确担心俄国人期盼的,斯拉夫民族纷纷发动起义迎接俄国“解放军”的情形,会波及到奥地利的领土上。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奥地利是个多民族国家,也有很多东正教臣民。帕斯克维奇非常清楚奥地利在巴尔干问题上,跟俄国有着重大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非常有可能导致双方反目成仇。为了不过分刺激到奥地利,帕斯克维奇迟迟没有按照沙皇的指示采取积极行动,而是沿着多瑙河布防做了一个守势,静待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民发动起义,然后俄国解放军便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这些地方,关键词“兵不血刃”。

帕斯克维奇把他的策略禀告沙皇:“按兵不动加强同土耳其治下的塞尔维亚人、黑塞哥维那人、门的内哥罗人,还有保加利亚人的联系,即便他们不会为我们而战,但是反对土耳其人是一定的,俄军可以支持他们搞垮土耳其帝国……,然后便可以兵不血刃达到目的。”这个想法很合沙皇的胃口,沙皇一直以东正教的保护人自居,认为这是一场东正教对穆斯林的宗教战争,把东正教徒从穆斯林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无需过多言语,沙皇就欣然接受了这个方案,让老将军帕斯克维奇守在那里等着斯拉夫人揭竿而起,等着兵不血刃。

沙皇的宗教情节加上帕斯克维奇老将军的谨慎,让俄军并没有迅速出击。考虑到塞尔维亚人造反的意愿最为强烈,沙皇想让俄军向西南,向靠近塞尔维亚的鲁塞(Rusçuk)方向运动,不过被帕斯克维奇将军劝住了。帕斯克维奇说鲁塞这个地方太过靠近奥地利,如果塞维尔亚人真的起事,奥地利人难以坐视不管,毕竟奥地利治下也有很多东正教徒,这种起义会传染。一旦奥地利加入敌对我们的一方,他们可能进攻咱们的波兰抄了咱们的后路。不如向南进攻锡利斯特拉(Silistria),这个方向沿着黑海海岸指向君士坦丁堡,奥地利人不至于太过敏感。如果对面的保加利亚人起来反抗,配合咱们的行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识相的外交大臣内斯尔罗德又来泼冷水了,说巴尔干斯拉夫人根本不会大规模起事。即便真的发生了这种大暴动,那也未见得是好事儿,整个欧洲都会被惊吓到。内斯尔罗德看得很准,现在确实是整个欧洲都在对俄国人在巴尔干可能进行的扩张感到担心。再说,同样的策略土耳其也可以采取,他们也可以煽动高加索的穆斯林反对咱们,煽动东正教徒起事不是好的谋划。

一直是拖后腿的内斯尔罗德越来越讨人嫌了,这厢自然有人投沙皇所好,鼓吹泛斯拉夫主义,这种言论沙皇听着顺耳。他们一通忽悠沙皇,说不但要定都君士坦丁堡,为了保卫斯拉夫民族的利益,即使与奥地利开战也在所不惜,这真是嫌沙皇的敌人还不够多。

沙皇同意了锡利特斯拉,但是帕斯克维奇老将军依然小心翼翼,缓缓地朝着锡利特斯拉方向前进,此间期待的保加利亚人大起义并没有发生。斯拉夫人倾向于俄国人,希望俄国解放军能把他们从穆斯林的统治下解救出来,但是真正揭竿而起的人并不多,只有少部分人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制造了些骚乱。而这些小骚乱迅速被奥马尔帕夏的部队残酷镇压下去,反叛地区的男人被屠杀,妇女们被土耳其士兵强奸。

英法对俄宣战后,俄国人需要跟时间赛跑了,沙皇命令尽快拿下锡利特斯拉前进到黑海沿岸的瓦尔纳(Varna),沙皇预计到英法联军会从那里登陆,一定要抢在他们前面。此刻帕斯克维奇将军的主动性更低,对腹背受敌的担心更加严重了——前有土耳其军和不知什么时候会出现的英军法军,后面是不怀好意集结起来的奥地利军。于是在进攻锡利斯特拉的行动上,帕斯克维奇将军并没有如沙皇期待的那样大胆果断。整个春天帕斯克维奇都在拖延着沙皇的命令,缓缓前进,直到四月中旬,5万俄军才进占到锡利特斯拉对面的小岛上。沙皇对进展迟缓迁怒于前敌指挥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戈尔恰科夫将军(Mikhail Dmitrievich Gorchakov),让帕斯克维奇把他替下了直接指挥。一周后的1854年4月20日,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了一个防御联盟协议,这是一个非常不详的信号,共同防御哪个?帕斯克维奇顿感紧张,赶紧向沙皇报告说要不咱们撤了吧。把个沙皇气得半死,奥地利根本不敢乍刺儿,你给我加大攻击力度,用一场胜利把那帮家伙镇住:“奥地利人?我四个团加龙骑兵就足以收拾他们了,哪儿那么多废话!”

5月16日,俄军开始炮轰锡利特斯拉的外围堡垒,帕斯克维奇希望炮火能摧毁土耳其人的防御工事,让俄军能不受重大损失地突入城内,然而看起来效果并不好。土耳其人宣战后趁俄军行动迟缓的这段时间里,在一名普鲁士上校的指导下,修工事挖战壕,把锡利特斯拉变成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俄军炮火没有办法有效地摧毁土耳其军队的防御工事,组织良好纪律严明的18,000名埃及和阿拉伯部队,在英国军官的指挥下奋力抵抗,打退了跟在炮火后面冲上来的俄军步兵。如此三番五次反复冲击,俄军都没能拿下土耳其军的阵地。

800px-Victorious_sally_by_the_Turkish_garrison_of_Silistria

“整个晚上我军战士一直向着敌人的堑壕冲锋,土耳其军用反冲锋来阻止我们,到处都能看到听到步枪的射击。第一个晚上我在营房里被枪声吵醒,他们告诉我一场激烈的战斗正在进行。我迅速备好马鞍,但是营中多年征战的老兵们告诉我不要着急。这些炮声枪声对他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他们开着玩笑说这是在喊‘安拉’。”

记下这段话的是一位年轻的俄军少尉,他的名字叫列夫•托尔斯泰。您说列夫•托尔斯泰?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

Tolstoy_调整大小列夫•托尔斯泰

没错儿,就是他。那时候的他只是一名年轻军官,但是已经在高加索地区的部队里服过役了。此后巴尔干和克里米亚的战争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让他写出了不朽的著作《战争与和平》。

帕斯克维奇命令进行土工作业,挖战壕修掩体让大炮能抵近射击,增强炮火的打击效果。战事进入胶着状态,俄军炮火对着土耳其军工事不停地猛轰,土军顽强抵抗并利用所有机会抢修打坏的工事。随着英法联军的舰队进入黑海,俄国已经失去了对黑海的控制,多瑙河前线的俄军必须通过困难的陆路进行补给,而两大敌人正在源源不断地前来土耳其,留给俄国人的时间不多了。

6月10日,帕斯克维奇带着他的幕僚们来到前沿阵地查看情况,一颗炮弹在他们不远处爆炸。尽管看起来俄军统帅没啥大碍,但是帕斯克维奇说他受伤了没法继续指挥战斗,要求被替换下场。看起来要么是受了内伤,要么是对战事的前景完全失去了信心,精神上垮了下来。祖国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掉链子,把个沙皇气死了。不过沙皇倒也没有严厉惩罚他,给他留了面子把他从总指挥的位置上撤换下来,上场替他的是被他替换下来的戈尔恰科夫,看俄军这边换来换去还是这两个人,了无新意。

在重新上场的戈尔恰科夫将军统筹下,俄军加强了攻势。尽管土耳其军队依然英勇顽强,但是多日苦战的土耳其军队渐渐陷入绝境。到底土耳其军队能不能顶住俄军的攻势,保住锡利斯特拉呢?到底联军能否赶到,解救锡利特斯拉呢?请看下篇《锡利特斯拉》。

更多请看:

01 – 东方问题                                               02 – 英法的态度

03 – 法俄较劲                                               04 – 缅希科夫的使命

05 – 英国人无所作为                                    06 – 陷入僵局

07 – 维也纳备忘录                                        08 – 土俄开战

09 – 锡诺普海战                                           10 – 组织远征军

11 – 互不退让                                               12 – 宣战

13 – 踌躇不前                                               14 – 锡利特斯拉

15 – 炮击敖德萨                                            16 – 波罗的海

17 – 是战是和                                                18 – 瘟疫流行

19 – 目标克里米亚                                         20 – 联军登陆

21 – 步兵前进                                                22 – 阿尔玛之战

23 – 错失良机                                                24 – 炮击塞瓦斯托波尔

25 – 巴拉克拉瓦                                            26 – 轻骑兵冲锋

27 – 英克曼之战                                            28 – 冬天来了

29 – 南丁格尔                                                30 – 无冕之王

31 – 国内局势                                                32 – 外交风云

33 – 沙皇尼古拉                                            34 – 战略抉择

35 – 堑壕战                                                   36 – 夺取刻赤

37 – 尝试进攻                                                38 – 损兵折将

39 – 美国人搅局?                                        40 – 反攻乔尔纳河

41 – 塞瓦斯托波尔的结局                             42 – 围困卡尔斯

43 – 和平尝试                                               44 – 讨价还价

45 – 巴黎和会                                               46 – 民族大迁移

47 – 欧洲新秩序                                           48 – 被遗忘的战争

2 Comments:

  1. 列夫•托尔斯泰终于出现了!提到克里米亚战争,确实不能没有他的名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