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 43 – 和平尝试

上篇《围困卡尔斯》里面咱们说到,奥马尔帕夏终于获得英法联军的首肯,带着40,000土耳其军前来解围。此时卡尔斯城内已经断粮,加上霍乱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渐入绝境。塞瓦斯托波尔已经陷落,奥马尔帕夏解围部队已在路上,沙皇催促穆拉维诺夫立即拿下卡尔斯。9月29日俄军对卡尔斯再一次展开全面进攻,但卡尔斯依然是块难啃的骨头,特别是他们的炮兵给予俄军极大的杀伤。俄军付出了2,500人战死将近5,000人受伤的代价,只给土耳其人造成1,000人左右的伤亡。见还是攻不下来,穆拉维诺夫又回到围困的老路上去了。10月中旬奥马尔终于能够从苏呼米出发,但此时卡尔斯城内粮绝已久,马匹早被杀光吃光,人们开始吃草根度日。

吃草根度日……

Crimean_war_map_1855-11.svg

10月22日,奥马尔帕夏的儿子塞利姆帕夏(Selim Pasha)率领另一支号称20,000人的队伍,从土耳其北部海岸登陆,向埃尔祖鲁姆方向前进,前去解卡尔斯之围。他们到了埃尔祖鲁姆的时候,卡尔斯城内的情况更加糟糕,差不多每天都有100人死去,当兵的扛不住纷纷开了小差。10月底一场雪把塞利姆帕夏的解围部队挡在了路上,而奥马尔帕夏的部队也被俄军拖在祖格迪迪(Zugdedi),大雨和泥泞让土军行动迟缓。见前路艰难,塞利姆帕夏放弃了努力,11月22日传消息给威廉姆斯将军,说的他的部队其实没有20,000人,只有10,000人,来了也不足以打破围困,决定放弃解围行动,请将军自行决断。自行决断?只好自行决断了。绝望的威廉姆斯将军决定投降,在穆拉维诺夫将军答应善待4,000伤病员,并给30,000土耳其俘虏和平民提供粮食后,威廉姆斯率军投降,把卡尔斯交给了俄军。

Simpson, William, 1823-1899; The Defence of Kars, Anatolia, 1855

夺取卡尔斯后,俄军占领的土耳其领土,比自己失去的土地面积还大。沙皇亚历山大觉得手里有了筹码,可以试探着同奥地利人和法国人进行和谈了。11月底圣彼得堡同巴黎建立起直接联系,内斯尔罗德的女婿西巴赫(Baron von Seebach)来到法国巴黎,同拿破仑三世的堂弟外交大臣瓦莱夫斯基进行了私人接触。

西巴赫告诉内斯尔罗德说,法国外交大臣瓦莱夫斯基个人希望和谈,但是拿破仑三世更看重同英国的同盟关系。如果俄国想要和平,需要在黑海做出一些让步,好让法国同英国来谈。

奥地利人一直也没有放弃和平努力,塞瓦斯托波尔一告陷落,布尔就又开始张罗和谈。从俄国驻维也纳大使亚历山大•戈恰科夫那里获知,内斯尔罗德也不是不愿意听听联军方面的想法,只要不让俄国人太过屈辱。俄国的经济几近崩溃,也就甭想什么太体面的和平了。法国人的立场没有那么坚决,这一点布尔也是心知肚明,这给了奥地利机会,从中牵线搭桥谈成一个和平协议。

咱们前面说过,此时的英国人仍然不想罢手。卡尔斯陷落后,英国人认为需要再开辟一个新战场。12月英国政府开会,讨论把在克里米亚的部队,派一半到特拉布宗(Trebizond)去阻止俄军向安纳托利亚继续推进。1月份这个行动计划拿给联军战时会议讨论,同时还探讨了在波罗的海的新行动。对斯韦堡和金本堡的摧毁,证明了蒸汽动力装甲舰和远程炮的威力。虽然塞瓦斯托波尔拿下来了,但是英国公众认为还不够,反俄媒体要求帕麦斯顿,在1856年春天发起对喀琅施塔得的进攻,把芬兰从俄国手里解放出来。

帕麦斯顿的战争团队也有自己的战争计划,目的不仅仅是保卫土耳其,还要继续打击作为大英帝国潜在对手的俄国,最好是能把俄国变成独立国家联合体。或许是为了压俄国接受惩罚性的和平条件,1855年秋天,帕麦斯顿就在筹备第二年春天的更大规模的进攻。听闻法国人和奥地利人在同俄国人直接接触,帕麦斯顿十分不快,担心这会破坏他的反俄大计,在当年的四点方案基础上,跟俄国签一个比较温和的协议,放过俄国。帕默斯顿说“奥地利人想把我们拉进一个不完全的和平谈判。”他指示克莱伦登千万不要被法国人和奥地利人忽悠了,损害了英国的真正目标。10月9日他跟克莱伦德说:“俄国人被揍得还不够,目前情况下还不适合谈和平。”他给出和平的最低要求:俄国必须放弃对多瑙河流域诸国的干涉,当然苏丹也要接受此前英国和法国要求的,给予多瑙河诸公国更多的权力。多瑙河三角洲归还给土耳其,俄国必须失去黑海所有的海军基地,以及他们领土上任何能威胁到邻国的军事设施,这些领土包括克里米亚和高加索。对于波兰,帕麦斯顿也知道单靠英国无法以武力让波兰独立,但是他知道法国人对这个感兴趣,可以拉法国人一起向俄国人施压。

不过法国人此时的想法跟英国人有些不同了。发生在克里米亚的这场战事已经表明,法国对这场战争军事上的重要性要大于英国,法国人不会甘心当英国人的小跟班,起码要求平起平坐。不说能完全主导战后欧洲的新秩序,也要做分量最重的大国之一。帕麦斯顿也意识到,没有法国的支持,他所设想的大战争纯属空谈,凭英国那支小小的远征军,是没法给俄国以致命一击的,这种战争强大的皇家海军没有多少用武之地。

战争中法国人的损失要大于英国人,不但死于战斗的人比英国多,死于坏血病、伤寒还有霍乱的人也比英国人多。到了1855年的秋冬,克里米亚前线的后勤状况颠倒过来。前文咱们花了大量篇幅描述英国后勤状况的糟糕,对法国的后勤体系大大表扬了一番。但是在过去的一年里,英国强大的工业能力发挥出来,极大地改善了英军的后勤系统和医疗体系。这一年来法军的后勤系统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投入到克里米亚的部队却比上一年多得多,让法军的后勤系统紧张起来。此外继续扩大战争,也会让本已不堪重负的法国财政更加困难。法国财力不如英国盟友那么雄厚,在这种情况下要拿破仑三世扩大战争怕是勉为其难。他或许可以缓一缓,把战斗往后推推,推到来年春天,让他的部队有所恢复。但是法国人也够倒霉,几场霍乱发生过后,军营里又流行起来伤寒,让病死的人数超过战死的人数。当兵的打了一年多的仗了,不想在克里米亚再熬一个冬天,都想回家。佩利西耶给皇帝的报告,也说联军在俄国南部没啥值得征服的目标,再打下一片“不毛之地”,消灭几千俄国兵对大局无关紧要,不妨先把部队撤一半回去。

公众也不愿意继续打仗,31万法军投入到克里米亚,战争让法国贸易下滑,大量农民被征兵也让农业收入受损,经济大受影响,国家陷于疲敝。1855年的11月份,连城里人都感受到食品供应不像以往那样充足了。以往支持战争的媒体,也开始敦促结束战争。

作为一个民选的皇帝,拿破仑三世深知民意可以把他推上这个位子,也可以把他拉下来,所以他一直十分关注民意走向。目前看来,他需要想办法在不得罪英国人的情况下,把这场战争结束。扩大战争的构想拿破仑三世本人并不反对,他对帕麦斯顿改变欧洲版图削弱俄国的想法也感兴趣,希望能打破1815年以来的维也纳体系。但是在高加索和小亚细亚打仗,法国人不感兴趣,那里只对英国人有益,法国的利益在于欧洲大陆。11月22日拿破仑三世给维多利亚女皇写信,提出三个建议:小规模的消耗战、以“四点要求”为基础进行和谈、或者高举民族主义大旗进行民族解放战争,重建波兰,让芬兰和匈牙利独立。拿破仑说他个人倾向于和平,如果英国觉得以“四点要求”进行谈判不可接受的话,也愿意就进行大规模改变欧洲版图的战争进行探讨。

第三个建议中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拿破仑三世玩的一个小花招。他知道英国人肯定不喜欢拿破仑式的民族解放战争,而其它欧洲老式君主国对此更是怕得要死。咱们前面《外交风云》那篇里,不是分析了如俄奥这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吗?他们的命门就是这种民族解放战争。拿破仑三世把皮球踢给了英国人。

不管法国皇帝是真想谈和还是做个姿态,想马上讲和的法国外交大臣瓦莱夫斯基,立马用拿破仑的民族解放战争来压英国、奥地利和俄国,以“四点要求”为基础进行谈判,拿破仑三世本人乐得静观事态发展。

到底是开始了和谈,还是继续战争?请看下篇《讨价还价》。

更多请看:

01 – 东方问题                                               02 – 英法的态度

03 – 法俄较劲                                               04 – 缅希科夫的使命

05 – 英国人无所作为                                    06 – 陷入僵局

07 – 维也纳备忘录                                        08 – 土俄开战

09 – 锡诺普海战                                           10 – 组织远征军

11 – 互不退让                                               12 – 宣战

13 – 踌躇不前                                               14 – 锡利特斯拉

15 – 炮击敖德萨                                            16 – 波罗的海

17 – 是战是和                                                18 – 瘟疫流行

19 – 目标克里米亚                                         20 – 联军登陆

21 – 步兵前进                                                22 – 阿尔玛之战

23 – 错失良机                                                24 – 炮击塞瓦斯托波尔

25 – 巴拉克拉瓦                                            26 – 轻骑兵冲锋

27 – 英克曼之战                                            28 – 冬天来了

29 – 南丁格尔                                                30 – 无冕之王

31 – 国内局势                                                32 – 外交风云

33 – 沙皇尼古拉                                            34 – 战略抉择

35 – 堑壕战                                                   36 – 夺取刻赤

37 – 尝试进攻                                                38 – 损兵折将

39 – 美国人搅局?                                        40 – 反攻乔尔纳河

41 – 塞瓦斯托波尔的结局                             42 – 围困卡尔斯

43 – 和平尝试                                               44 – 讨价还价

45 – 巴黎和会                                               46 – 民族大迁移

47 – 欧洲新秩序                                           48 – 被遗忘的战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