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 06 – 陷入僵局

上一篇《英国人迟疑不决》里面,咱们说到俄土谈判令英国人忐忑不安,这谈判桌上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呢?

回到1853年的3月16日,缅希科夫拿出内斯尔罗德给的第一个锦囊,要求土耳其人在圣地问题上满足俄国人的要求。土耳其方面负责谈判的里法特说,你容我去给苏丹汇报下,缅希科夫说好。几天后3月22日,缅希科夫拿出第三封信,俄国人的意图完全展现,要求给予俄国对土耳其帝国境内东正教会的完全掌控权。里法特脑子里轰地一下,顿时惊得说不出话来。大家知道,那个年代什么世俗化还是西欧那边开始的新思潮,东方这里不论是东正教还是伊斯兰教,哪个人敢离经叛道?这个条件一旦答应,土耳其境内的那些东正教地区,都该听命于沙皇了,土耳其国将不国,这条件实在没法答应。

土耳其人有实力拒绝吗?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里法特帕夏想了个主意,就是拖。过了几天,他跟缅希科夫说圣地的事儿没问题,土耳其可以照办,但其它几件事还得容我们再商量商量。这一拖,就拖到了斯特拉特福回到君士坦丁堡。一开始斯特拉特福并不知晓全部真相,以为还只是谈俄国对圣地的要求问题,立即表态支持俄国,要里法特想办法尽快解决。然后把消息传回英国,外交大臣克拉伦登松了口气,事情过去了。不过,苏丹这到底是犟个什么劲儿呢?

5月10日缅希科夫终于等到了土耳其方面的答复,里法特说东正教会这一条损害了土耳其的主权,没法接受。缅希科夫说,不接受后果自负。依照沙皇的指示,缅希科夫拿出了第二封信,要求土耳其人必须针对条约条款,在三天内给出答复,否则他就不再谈了。三天后的5月13日,苏丹想打个圆场,给里法特升了职务以表示对谈判的高度重视,但是缅希科夫不为所动:别给我这儿玩儿虚的,要么接受俄国的条件,要么断交,你们看着办。随后几天他回到雷公号上,静等苏丹改弦更张。一周以后,5月21日,没有得到任何答复,缅希科夫命令汽轮启航回敖德萨。

谈判破裂,接下来事态会如何发展呢?

缅希科夫回到圣彼得堡报告谈判失败,沙皇顿觉奇耻大辱,西亚病夫竟然敢拒绝我大俄国的要求,还反了你啦。沙皇也对斯特拉特福怀恨在心,缅希科夫回来说苏丹之所以没有答应沙皇的要求,就是这个英国鬼子在后面捣的鬼。其实这多少有些是缅希科夫的托辞,英国人对俄国人对圣地的要求还是赞同的,只是土耳其人觉得实在不能接受丧权辱国的其它要求,才在英国人的怂恿下拒绝的。但是沙皇不想再跟土耳其人费口舌了,他打算采取行动。

缅希科夫回去不久,沙皇就跟帕斯克维奇元帅商讨军事打击土耳其的行动方案。计划首先由陆军进入土耳其治下的多瑙河公国,保护那里东正教居民的权益。然后由海军展开对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上封锁,进而向土耳其开战。

尽管沙皇还没有下最后开战的决心,但是他还是下令戈恰尔科夫亲王(Gorchakov)率领第四和第五军团,做好渡过摩尔多瓦交界的普鲁特河(River Pruth),占领多瑙河诸公国的准备工作。5月31日沙皇又派了一艘巡洋舰前往君士坦丁堡,“给土耳其政府八天时间再考虑考虑,如果还考虑不清楚,那么沙皇陛下将不得不采取他所不愿意采取的行动。”

同一天,沙皇召见英国大使西摩,指责说斯特拉特福主导了土耳其的政策,破坏了俄英两国的传统友谊。土耳其苏丹不接受沙皇的条件,都是那个家伙在后面捣的鬼。沙皇警告说一旦战争爆发,英国人也不可能置身事外,战争将对英国的贸易造成严重破坏。如果土耳其人再执迷不悟,那战争就不可避免。我是土耳其境内东正教徒的保护者,这种责任我无法无视,我不得不进行战争,形势在我们这一边。西摩辩解说你看圣地问题上他不是支持你们了吗……

Morgan, Joseph, 1839-1898; Sir George Hamilton Seymour (1797-1880)英国大使西摩George Hamilton Seymour

一周以后,沙皇召见法国大使,说造成目前僵局的责任在英国人,如果英国不在背后捣鬼俄国就会达到目的,就不会需要战争。然而既然事已至此,他不得不占领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直到要求得到满足为止,沙皇说他并不想打仗。

上述消息传到伦敦,英国人觉得不能再置之不理了,内阁5月30日决定派邓达斯的六艘军舰前往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并且授权如果土耳其遭到攻击,就参与保卫君士坦丁堡。不过这时候英国政府有些两难,万一冬天来临的时候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军舰在海峡外面没法避风,要么就需要撤回来,这就是夹着尾巴逃跑了,要么就要进入达达尼尔海峡,那可就破坏了《伦敦海峡公约》,这可是英国人自己主导签署的条约啊,作茧自缚的感觉有木有?

咱们有好几篇都提到了这个《伦敦海峡公约》,到底这个公约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1831年土耳其治下的埃及发生叛乱或者说是起义,看你屁股坐在埃及一边还是土耳其一边了。这场战争中沙皇出兵支持了苏丹,苏丹投桃报李,就跟俄国签了个《互助条约》,允许俄国舰队自由进出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同时在俄国遭受侵略的时候,关闭这两个海峡。这个条约显然对俄国人太有利了,英国人一看这哪儿行啊?你俄国可以自由进出,我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却不能。于是1841年7月13日,英国拉上俄国、奥地利、普鲁士、法国、土耳其6国,在伦敦签了个《伦敦海峡公约》,把这个《互助条约》给废了。

这个新条约规定,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两海峡在和平时期禁止任何外国军舰通行,土耳其有权准许友好国家使馆所辖的轻型军舰通过。看英国人多么老奸巨猾,一纸条约又把俄罗斯海军封在黑海里面了,成了名副其实的黑海舰队,让俄国人几个世纪寻找出海口的努力化为乌有。当然,英国人也不好玩得太过,把条款写成“任何外国军舰”。然而这当口,邓达斯的六艘军舰也是“外国军舰”……

HMS_Britannia_and_HMS_Malelina_by_John_H._Wilson_调整大小

6月底英法两国的军舰都到达了土耳其水域,两个俄国军团也部署到了俄国土耳其边界,谈判继续但是显然各方都作势谈判破裂就大打出手。沙皇选在6月10日召见英法大使,重申需要的话他就进入多瑙河口,他会关注英法舰队是否违背公约进入达达尼尔海峡。

内斯尔罗德给英国大使解释了为啥要下最后通牒,沙皇不会容忍土耳其人的冒犯,战争是无法避免的选择。一旦最后通牒被拒绝,俄军立即进入多瑙河口诸公国。英国大使说英国不想为难俄国,只是想保住土耳其的独立。内斯尔罗德说沙皇一定要从苏丹那里得到想要的东西,即便是英国舰队撑腰我们也要进军土耳其。

土耳其拒绝了俄国的最后通牒,沙皇下令俄军进入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随着形势的变化,连《泰晤士报》都开始转变立场,从赞同政府的和平立场转向谴责沙皇的野心,支持政府派舰队去土耳其。6月28日,前外交大臣现内政大臣帕默斯顿写信给克拉伦登,建议英国警告俄国,任何军事行动都将招致英国的反应。

尽管帕默斯顿主张强硬,但是首相阿伯丁仍然希望俄国和土耳其能保持冷静克制的态度,斯特拉特福说还有机会继续为和平谈判。几方这就僵在这里,需要有人出面给打个圆场,这个打圆场的人是谁呢?请看下篇《维也纳备忘录》。

更多请看:

01 – 东方问题                                               02 – 英法的态度

03 – 法俄较劲                                               04 – 缅希科夫的使命

05 – 英国人无所作为                                    06 – 陷入僵局

07 – 维也纳备忘录                                        08 – 土俄开战

09 – 锡诺普海战                                           10 – 组织远征军

11 – 互不退让                                               12 – 宣战

13 – 踌躇不前                                               14 – 锡利特斯拉

15 – 炮击敖德萨                                            16 – 波罗的海

17 – 是战是和                                                18 – 瘟疫流行

19 – 目标克里米亚                                         20 – 联军登陆

21 – 步兵前进                                                22 – 阿尔玛之战

23 – 错失良机                                                24 – 炮击塞瓦斯托波尔

25 – 巴拉克拉瓦                                            26 – 轻骑兵冲锋

27 – 英克曼之战                                            28 – 冬天来了

29 – 南丁格尔                                                30 – 无冕之王

31 – 国内局势                                                32 – 外交风云

33 – 沙皇尼古拉                                            34 – 战略抉择

35 – 堑壕战                                                   36 – 夺取刻赤

37 – 尝试进攻                                                38 – 损兵折将

39 – 美国人搅局?                                        40 – 反攻乔尔纳河

41 – 塞瓦斯托波尔的结局                             42 – 围困卡尔斯

43 – 和平尝试                                               44 – 讨价还价

45 – 巴黎和会                                               46 – 民族大迁移

47 – 欧洲新秩序                                           48 – 被遗忘的战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