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 02 – 英法的态度

上篇《东方问题》里面咱们提到,俄土之间矛盾纠纷的解决,两个大国英国和法国是绕不过去,这两个国家在土耳其问题上,是怎么考虑的呢?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英帝国,国势可谓是如日中天。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祥,殖民地遍及全球,皇家海军统治着整个海洋。您要是想在国际上搞点儿大事儿,得不到超级大国大英帝国的首肯,怕是没什么好结果。沙皇尼古拉一世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想也好办,咱拉上大英帝国一块把土耳其给分了不就成了?怎么说咱跟大英帝国也有着鲜血凝成的友谊不是?想当年俺们一起打败了拿破仑……。于是从打1844年起,沙皇就给英国政府发送秘密外交照会,邀请英国一起探讨如何瓜分土耳其的方案,但英国方面一直没有积极回应。沙皇并不死心,以后逮到机会就跟英国驻圣彼得堡大使提这个事,说你看那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然病入膏肓,咱们得对这个形势有个准备,贵国政府觉得咱们咋样把土耳其大卸八块比较合适?贵国打算要哪块给俺们留哪块?对土耳其生死存亡的问题,英国人的想法显然跟俄国人不大一样。英国人对俄国人的打算心知肚明,也知道,事实上的确如沙皇所言,奥斯曼土耳其这个西亚病夫正在衰亡,但是英国人有自己的算盘。

英国人的想法是,哪块土耳其人的土地都不能给你。你占了土耳其人的巴尔干,就打开了进入欧洲的大门,整个南欧都可能落入你手。拿下君士坦丁堡和海峡,你的黑海舰队就能进入地中海,不但会挑战我在地中海上的霸权,连我大英帝国的印度都可能受到威胁。大家打开地图看看,就知道这奥斯曼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有多么重要了。想当年咱中国买了艘旧船瓦良格号,搞了多少年拖不回来,卡就卡在土耳其那里。土耳其扼守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是黑海通往外面的唯一门户。如果俄国人取得了这个地方,就为俄国的黑海舰队打开了通往地中海的大门,海上霸主大英帝国肯定不喜欢这个局面。对英国人来说,这扇大门掌握在土耳其人手中,就相当于掌握在英国人手里。弱势的土耳其人为了自保,必然会极力讨好大英帝国,让奥斯曼土耳其垂而不死,才最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这点便是俄英双方在“东方问题”上分歧的根本所在。

英国是这样想的,那么法国人是怎么想的呢?法国人跟俄国人也有矛盾?还是法国人爱土耳其人?要来趟这个浑水。

法国人跟俄国人还真有矛盾,说起这法俄之间矛盾的来由,那就要扯得更远了,扯到俄国和土耳其发生恩恩怨怨之前。话说公元四五世纪的时候,随着罗马帝国的长期衰落,基督教也产生了分裂。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康斯坦丁(Constantine)把首都迁到了拜占庭(Byzantium),基督教的领导们也跟过去了一半,一时基督教领袖出现了俩,一个留在西边的罗马,一个跟着皇帝来到了拜占庭,彼此成为分庭抗礼的对手。到1054年的时候分歧严重得不可调和,留在罗马的大主教干脆宣布开除东边那位大主教的教籍。东边的大主教一看,嗬,你有什么资格开除我的教籍?我才是正统好吧?于是东边的部分自立门户,成为希腊正教派或者叫东正教,就由跟着皇帝来到君士坦丁堡那一派的大主教领导。西面留下的部分的由教皇领导,成为天主教派。虽然名字里面没有一个“正”字,但您要说罗马天主教不是正统,那不论是教皇本人还是天主教徒都不会答应,两个基督教就此掐了起来。

800px-Byzantinischer_Mosaizist_um_1000_002_调整大小

基督教最早诞生在中东,传说耶稣诞生在现今属于巴勒斯坦的伯利恒(Bethlehem),说耶稣是躺在那里一个马槽里出生的。拿撒勒(Nazareth)、伯利恒和耶路撒冷(Jerusalem)这都是基督教的圣城,都在今天巴勒斯坦/以色列、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土地上。后来伊斯兰教兴起,就把这些地方给占了。然后欧洲的基督徒组成十字军东征,说是恢复圣地实际上武装抢劫的成分也不小。十字军东征一开始还有成果,十一世纪结束的时候基督徒夺回了耶路撒冷,不过1204年耶路撒冷再度丢失,十字军也继续东征。

ConquestOfConstantinopleByTheCrusadersIn1204_调整大小

尽管两个基督教派都信上帝,这也并不能避免他们之间的内讧。有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没去耶路撒冷,而是去把东正教的君士坦丁堡洗劫了一把。随着圣城丢失越来越久,两个基督教的敌意日渐加深。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于穆斯林手中拜占庭灭亡,两个教派彻底分离。

穆斯林土耳其拿下君士坦丁堡打开了通往欧洲的大门,夺取了广阔的原属东正教的领土。一开始,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统治对东方的基督徒相对比较宽容,不但让东部的教会繁荣起来,还让东正教在北面的俄罗斯发扬光大。很快俄罗斯就成为东正教最大的团体,继任的沙皇认为他们继承了拜占庭的衣钵,是东正教的保护者。

1690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为了分化瓦解基督教拉拢法国人,就把基督教圣地拿撒勒、伯利恒和耶路撒冷的统治权交给了罗马天主教会。1740年甚至同天主教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达成了一个协议,明确了天主教在巴勒斯坦的权力,圣地的那些老教堂都成了天主教堂。

800px-Christ_Pantocrator_mosaic_from_Hagia_Sophia_2744_x_2900_pixels_3.1_MB_调整大小

虽然说基督教圣地的统治权被苏丹交给了天主教会,但是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几百年来,无数虔诚的俄国人不远万里,前往巴勒斯坦的圣地去朝圣。他们翻越高加索山脉,穿过库尔德斯坦和叙利亚,来到巴勒斯坦,历尽千辛万苦,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那些法国天主教徒对圣城的虔诚,可就远远比不上俄国的东正教徒了,他们来圣城就像是观光旅游,走走看看写写微博发发朋友圈就完了。到了十九世纪,随着启蒙运动以及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西欧人的思想越来越世俗化,宗教的思想也越来越淡漠。于是这几百年来,实际上主要是东正教的教会出钱出力维护着圣地的教堂。前面说了,最大的东正教团体是俄国人,沙皇自认为是东正教的保护人,当然对圣地的保护权责无旁贷,这便是法国人和俄国人矛盾的由来,是不是扯得相当远?

信众虔诚度可以有差别,两个教派的教士们可不敢懈怠。既然名义上圣地归天主教管,教皇自然要任命一位大主教在那里,但是这位主教一直是名义上的,因为他一直住在罗马,根本就没去圣城耶路撒冷。但是1847年,前一年当选的教皇庇护九世(Pope Pius IX)要求主教必须长住耶路撒冷,因为1845年,东正教的主教住到了耶路撒冷。两边的教士们都到了圣地,矛盾就明面化了。教士们为了表现自己的虔诚和正宗,在圣殿的争夺上就不能不尽力,争执起来不光文攻还要武卫,武卫起来不只是动拳头,还要抄家伙,比如烛台什么的还有供奉耶稣的圣器,一时斯文扫地。教士们打打架倒也无关紧要,顶多算是个治安事件,然而1852年的时候两边的皇帝要掺和进来事情就要闹大了。

沙皇想把奥斯曼土耳其治下的东正教保护起来,宗教是面儿上的理由,觊觎土耳其的土地特别是那个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是里子的缘由。而这,法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就不能同意,您说拿破仑?此拿破仑非彼拿破仑,此拿破仑是彼拿破仑的侄子,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民选总统。不过此时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已经解散了议会,打算把法兰西从第二共和国变成第二帝国,自己成为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皇帝拿破仑三世。要从总统变为皇帝,当然需要获得尽可能多的支持。法国再怎么世俗也是个天主教传统的国家,争取到广大的天主教徒,才能团结大多数,完成成为一代帝王的伟业。再说,你沙皇不是瞧不上我吗?我就是要给你找找别扭看,不蒸馒头也要争这口气。于是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决定在巴勒斯坦干出点儿漂亮事儿,把圣城掌握在天主教手中。

Gustave_Le_Gray,_Louis-Napoléon,_Prince-President_of_the_Republic,_1852_调整大小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打算怎么做呢?请看下期《法俄较劲》。

更多请看:

01 – 东方问题                                               02 – 英法的态度

03 – 法俄较劲                                               04 – 缅希科夫的使命

05 – 英国人无所作为                                    06 – 陷入僵局

07 – 维也纳备忘录                                        08 – 土俄开战

09 – 锡诺普海战                                           10 – 组织远征军

11 – 互不退让                                               12 – 宣战

13 – 踌躇不前                                               14 – 锡利特斯拉

15 – 炮击敖德萨                                            16 – 波罗的海

17 – 是战是和                                                18 – 瘟疫流行

19 – 目标克里米亚                                         20 – 联军登陆

21 – 步兵前进                                                22 – 阿尔玛之战

23 – 错失良机                                                24 – 炮击塞瓦斯托波尔

25 – 巴拉克拉瓦                                            26 – 轻骑兵冲锋

27 – 英克曼之战                                            28 – 冬天来了

29 – 南丁格尔                                                30 – 无冕之王

31 – 国内局势                                                32 – 外交风云

33 – 沙皇尼古拉                                            34 – 战略抉择

35 – 堑壕战                                                   36 – 夺取刻赤

37 – 尝试进攻                                                38 – 损兵折将

39 – 美国人搅局?                                        40 – 反攻乔尔纳河

41 – 塞瓦斯托波尔的结局                             42 – 围困卡尔斯

43 – 和平尝试                                               44 – 讨价还价

45 – 巴黎和会                                               46 – 民族大迁移

47 – 欧洲新秩序                                           48 – 被遗忘的战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