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 39 – 美国人搅局?

上篇《损兵折将》说到塞瓦斯托波尔城下又陷入僵局,本篇咱们先来说说另一个战场,波罗的海上的战事。

800px-Hmsdukeofwellingtonsalute_调整大小

《战略抉择》那篇里咱们说到邓达斯的舰队除了封锁波罗的海,阻断俄国的贸易和运输,摧毁一系列的沿岸站点外,还在琢磨着拿下斯韦堡或者喀琅施塔得。侦察任务由沙利文负责,沙利文是个做事认真仔细的人,他乘坐莫林号(Merlin)乘船尽量贴近海岸观察,有一次甚至都撞上了水雷。

6月1日佩诺(Penaud)将军率领的法国舰队,也来到了波罗的海,但是沙利文的报告泼了一头冷水。沙利文报告说,俄军不但有34艘蒸汽动力的炮舰支援,海上方向的防御除了大量的装着石块沉入海底的木笼子,还布设了大量水雷,至少有44枚电击发水雷,950枚化学击发的水雷,当然还有海岸炮台以及看起来坚不可摧的岸上防御工事。显然联军在清理这些障碍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在俄军海岸炮火的打击下承受重大损失。有鉴于此,沙利文的建议还是放弃进攻。

6月4日,邓达斯向海军大臣做了汇报,看来拿下喀琅施塔得今年又没戏了,或许明年有了法国人发明的浮动炮台,可以尝试一下。浮动炮台一种吃水浅的装甲舰,依靠10厘米厚的装甲抵御敌人炮火接近敌人,发射30磅大炮摧毁敌人防御阵地。不过造出这些军舰并投入到波罗的海,最早也要等到明年了。

放弃了对喀琅施塔得的进攻,联军把沿岸的各个据点包括小渔村,都洗劫了一遍,俄国舰队依然是躲在港内避而不战。

暂时不打喀琅施塔得并不意味着邓达斯的舰队无所事事,根据沙利文的情报,斯韦堡的防御看起来不是那么坚固,可以尝试一下。拿下斯韦堡或许可以让芬兰湾北部“无害化”,并且能威胁到三英里外的芬兰首府赫尔辛基。用来保卫赫尔辛基的斯韦堡是瑞典人建起来的,1809年被俄国人占领。沙利文发现上一年被打坏的堡垒,俄国人并没有完全修复。用重炮舰和火箭船抵近射击,主力舰进行掩护,可以摧毁这些堡垒。

Bombardment_of_Sweaborg

结果证明也确实如此,8月9日清晨,联军舰队列成攻击队形,在离岸两英里外,炮舰轮番投入进攻。炮击从早上7点开始,持续了一整天。11点钟瓦根堡(Fort Vargon)的弹药库被击中,巨大的爆炸像火山喷发,随军记者这样描述道。俄军努力反击,但是没有击中任何一艘联军舰船。第二天炮击暂停的时候,联军方面没有任何伤亡,斯韦堡大部被摧毁。担心联军登陆,赫尔辛基的居民开始了大逃亡。联军一共发射了1,100吨炮弹,成功摧毁了斯韦堡海军基地。看到再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目标可以打击,邓达斯率领舰队离开。

圣诞节前邓达斯的舰队回家,计划明年春天用新建的浮动炮台进攻喀琅施塔得,到那时候联军的海上力量可以集中在波罗的海。不过,英国海军部发现好像大西洋上可能要有点儿麻烦,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话还要从头说起。

咱们前文《国内局势》里面提到,英国陆军一直面临着兵员紧张的问题,再加上几场战役的消耗,急需大量兵员补充。但是放任自流的大英帝国没法征兵,只好想办法从国外招募雇佣军。从海外招兵最好的地方显然是美国,语言又通不比什么德意志人瑞典人强?况且时机也好,1850年代从欧洲来的移民数量大增,移民中很多人是来自爱尔兰和德国的天主教徒,这让新教为主的美国人感受到威胁,对移民很反感。另外1854年的冬天特别冷,美国人失业率很高,有些参加过1846-1948年对墨西哥战争的美国老兵也失业了,这不都是很好的兵源?

不过在美国征兵会违反美国1818年通过的《中立法案》(Neutrality Act),于是英国驻美大使克兰普顿(John Fiennes Twisleton Crampton)就让手下想想办法,怎么样能把这个法案绕过去。手下出了个主意,说可以先不签约,把人弄到加拿大后再去签约。

这个办法好!于是英国人在哈利法克斯搞了个征兵处,由新斯科舍总督马钱特(John Gaspard Le Marchant)负责此事。1854年4月10日第一批70人从波士顿到达哈利法克斯,只有4个人不合格,开局良好,不过很快就遇到了麻烦。英国人在美国雇的那帮人有些外行,没有意识到这种事儿需要保密,不能大张旗鼓地进行。结果被纽约警察盯上了,抓了几个经纪人,其中一个叫亨利•赫兹(Henry Hertz),同时美国人也把边境严管起来。事情随后惊动了美国国务院,国务卿马西召见英国大使克兰普顿,问是怎么回事儿?克兰普顿赶紧把自己撇清,说还有这么个事儿?我一定严肃处理。很快纽约地区检察官就抓到了真凭实据,尽管英国人那边一再抵赖,但显然这件事弄不下去了,6月22日从美国招兵的事儿只好叫停。

整个下来一共招了700人,花去了大英帝国5,250磅,但是事情还没结束。当年秋天审判赫兹的时候,他竹筒倒豆子把所知道的一切全都招了——原来克兰普顿给马西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美国人气坏了,发出正式照会:“总统很高兴获知英国政府没有授权做这些事,但是谴责那些涉入此事的英国官员,并带着极度不满同他们进行了交涉,要求他们采取果断措施,停止这种违反美国法律,在两个友好国家之间制造麻烦的无礼行为。”

800px-William_L._Marcy_-_Brady-Handy_调整大小

美国人已经掌握英国大使参与此事的充分证据,但是克莱伦登还是力挺克兰普顿,说英国人只不过是付了钱请美国人去新斯科舍旅游一趟,去了以后人家想参加英军是人家自己的事儿。又没有在你们美国招兵,这如何会违反你们的什么《中立法案》?搞得美国人非常恼火。9月5日在一封措辞严厉的信里,美国国务卿说他有确凿证据,证明英国大使及其手下卷入了这个事件,这严重侵犯了美国主权,践踏了美国法律,英国政府要承认这一点。

信件转到英国外交部,克莱伦登感到非常不耐烦,这美国人怎么这么多事儿?他找来美国大使布坎南,说对美国政府对英国政府官员的无礼指责,不能接受。同时克莱伦登说,你们美国人运送武器弹药给俄国,还安排美国医疗人员到塞瓦斯托波尔救护俄军,据说有300肯塔基来复枪兵偷渡到俄国去助战,另有一些美国工程师取道柏林到圣彼得堡帮俄国人制造潜艇。英国掌握了充分的证据,但是英国政府从大局出发,从未对此说三道四,认为这些人不能代表美国最广大的人民的意愿。

布坎南说你们英国人也从俺们美国供应商那里拿到了武器,再说美国政府也在努力制止那些不守规矩的船长……

您问英国人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有些事情确实有,比如卖军火给俄国人,赚钱的事儿谁不去干?再说霸权主义国家大英帝国多招人恨哪!连美国驻利物浦领事霍索恩(Nathaniel Hawthorne)都说:“我恨英国,尽管我喜欢一些英国人,或者说我喜欢大多数的英国人,但是我恨英国。”

多说一句,霍索恩的任务是阻止美国人偷运货物到俄国……

整个1855年秋天英美之间一直都在打嘴仗,为此,英国政府加强了在美国外海的海军力量,让大英帝国的军舰在美国外海晃着,震慑美国佬。另外从纽约传来的情报显示,一艘俄国人购买的强大的武装蒸汽船正在建造,一旦建成就会成为一艘袭击舰,破坏英国在北大西洋上的运输。克莱伦登还说英国有证据表明,美国政府打算在爱尔兰挑事儿。依照克兰普顿及其手下的情报,那些同情爱尔兰的人在美国政府的默许下,计划派300名共和军恐怖分子,趁英军主力都在克里米亚的时候,渗透到爱尔兰搞事儿。克兰普顿的情报有些夸大其词,但确实纽约、波士顿、费城的爱尔兰裔反英情绪高涨,这些人觉得这时候是个机会,而美国政府的确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这个事坐实,美国人也违反了中立法案,让爱尔兰人在他们的土地上组织反对外国。

布坎南赶紧否认,说任何有关美国政府介入爱尔兰事务的说法纯属臆断,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纽约造船厂在给俄国人造船。其实纽约造船厂确实造了一艘蒸汽船给俄国人,不过这艘船被英国人盯上一路穷追给追到里约热内卢去了。

克莱伦登态度强硬,布坎南给马西汇报说英国人会毫不犹豫地挑起对美战争,法国人会支持英国人,因为美国人说拿破仑三世是专制暴君,得罪了法国皇帝。这要是打完了俄国,两大强国合起来回头收拾美国,可够美国人喝一壶的,算了算了,息事宁人吧。

当然,英帝国主义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得罪美帝。10月7日西班牙表示愿意加入到联军阵营中,派30,000人到克里米亚助战,被英国人礼貌地拒绝了。英国人知道西班牙人也是别有用心,西帝跟美帝在古巴问题上有矛盾,想拉英国人给撑腰,英国人才不想趟这个混水呢。

好了,趁着大战间隙咱们把这些外围战斗和纠纷介绍完,下一篇咱们再回到克里米亚前线,请看下篇《反攻乔尔纳河》。

更多请看:

01 – 东方问题                                               02 – 英法的态度

03 – 法俄较劲                                               04 – 缅希科夫的使命

05 – 英国人无所作为                                    06 – 陷入僵局

07 – 维也纳备忘录                                        08 – 土俄开战

09 – 锡诺普海战                                           10 – 组织远征军

11 – 互不退让                                               12 – 宣战

13 – 踌躇不前                                               14 – 锡利特斯拉

15 – 炮击敖德萨                                            16 – 波罗的海

17 – 是战是和                                                18 – 瘟疫流行

19 – 目标克里米亚                                         20 – 联军登陆

21 – 步兵前进                                                22 – 阿尔玛之战

23 – 错失良机                                                24 – 炮击塞瓦斯托波尔

25 – 巴拉克拉瓦                                            26 – 轻骑兵冲锋

27 – 英克曼之战                                            28 – 冬天来了

29 – 南丁格尔                                                30 – 无冕之王

31 – 国内局势                                                32 – 外交风云

33 – 沙皇尼古拉                                            34 – 战略抉择

35 – 堑壕战                                                   36 – 夺取刻赤

37 – 尝试进攻                                                38 – 损兵折将

39 – 美国人搅局?                                        40 – 反攻乔尔纳河

41 – 塞瓦斯托波尔的结局                             42 – 围困卡尔斯

43 – 和平尝试                                               44 – 讨价还价

45 – 巴黎和会                                               46 – 民族大迁移

47 – 欧洲新秩序                                            48 – 被遗忘的战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