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战争 24 – 总结

上篇《战争的结局》里面,咱们介绍了阿富汗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纳吉布拉的结局,而这场战争对苏联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1988年2月23日,警惕的苏联老兵坐着步兵战车穿过阿富汗的一个村庄。

这场阿富汗战争对于苏联来说,只是一场规模相对较小的战争。说这场战争让苏联失去了整整一代年轻人的说法,实在是太过夸张,夸张得离谱。

在战争的九年时间里,大约有620,000苏联男女被派到阿富汗,其中525,000人是军人,其余是来自克格勃边防部队、特种部队以及内政部的人员。派往阿富汗的人员总数仅占有资格服兵役的苏联人的3.4%,在阿富汗战争期间,大多数苏联官兵还是在远东,特别是主要威胁所在的欧洲服役。

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是15,051人,占服役人员总数的2.4%,这个数字包括克格勃边防部队、在行动中失踪、因病或受伤死亡,还包括了退伍后死亡的人员(约占总数的5.5%),还有因事故丧生的人(约12%)。

死者中有52人是女性,其中4人是军人,其余是平民。

1989年2月10日,苏联军用机场检查站的苏联兵。

苏联各民族的官兵都有人在阿富汗作战,阵亡官兵中有苏联的德意志、波兰、希腊、罗马尼亚、吉普赛、芬兰、匈牙利和捷克等少数民族的人。当然参战官兵构成不是平均的,整个苏联每百万人中有52.7人阵亡,中亚民族每百万人中有65人阵亡,比例最高,这也证明了所谓的中亚人不愿意在阿富汗跟他们的“中亚兄弟”作战的说法纯属虚构。

对于整个斯拉夫民族来说,这个数字是每百万人中有53.5人阵亡,其中俄罗斯民族每百万人有51.1人阵亡。高加索和波罗的海国家的人总是说,苏联政府故意派他们去阿富汗,因为觉得他们政治上不可靠,这也是一个神话。每百万高加索人中只有25.8人阵亡,而每百万波罗的海人只有17人死在阿富汗。

除阵亡外还有五万人受伤,一万人致残,另有很多人患有各种形式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最后一项的人数没有准确数字。

战争期间西方情报部门推断出来的苏军伤亡数字都很大,比如有的认为到1981年底,有20,000-25,000苏军官兵死亡,到1983年底,死亡人数上升到50,000人,估计数字来源是圣战组织为了要援助,而虚报给他们的。

现在大家相信苏联官方的统计数字是准确的,因为苏联国防部给出每位阵亡官兵的详细信息,可以查证。

有些人会夸大阿富汗战争对苏联解体做出的“贡献”,特别是阿富汗的圣战者。

2002 年春,布尔汉努丁·拉巴尼在马扎里沙里夫说:“我们把共产党赶出我们的国家,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侵略者赶出神圣的阿富汗……如果没有圣战,整个世界仍然会处于困境之中。柏林墙的倒塌,是因为我们给苏联造成了创伤,给了所有被压迫人民鼓舞。我们把苏联分裂成十五个部分,我们把人们从共产主义中解放出来。圣战带来了自由世界,我们拯救了世界,共产主义在阿富汗进入了坟墓!”

显然这也是言过其实,这场战争对苏联来说确实是经济和军事上的负担,但并不是特别大的负担。在阿富汗的失败,也的确加剧了苏联人民对苏联政府信心的丧失,但这也不是丧失信心的主要原因。

苏联的内部问题更多,苏联的经济发展陷入停滞,跟美国的军备竞赛让苏联力不从心;1985年在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之前,台上都是行将就木的老人,一年换一位总书记;1986年4月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让苏联人对政府隐瞒和欺骗感到失望;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苏联带来更多的混乱和不确定性,这些都让苏联在经济和政治上陷入困局。即使没有阿富汗战争,苏联大概率也撑不过去。

以苏联的体制,苏联不可能爆发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爆发的那种反战运动。但是不说,或者说不出来,不代表心里没有想法,加上其它方面的困境,加深了苏联人对苏联政府的失望。

1979年9月,目光敏锐的穆斯林狙击手埋伏在山顶,俯瞰着库纳尔省巴里科特的政府军营地。

对于阿富汗人来说,这场战争就不是一场小战争了。对于圣战者来说,这是一场争取民族尊严和民族解放的战争,他们准备战斗,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准备战斗到死。

没有精确的阿富汗死于这场战争人数的统计,估计有60 万到150万阿富汗人在战争中丧生,还有几百万人逃到巴基斯坦和伊朗成为难民。

苏联人的阿富汗战争跟美国人的越南战争类似,都是从冷战原则出发,认为自己是在保卫自己和盟友的利益。作战的方式也类似,支持和保卫自己的盟友,苏联人的盟友是喀布尔的人民民主党政权,美国人的盟友是西贡的南越政府,计划也都是在帮助盟友控制住局势后就离开。

苏联人和美国人都认为,以他们现代化的战争机器,应该会毫不费力地战胜对面的乌合之众。

这点上倒是没错,他们的失败都不是军事上的,无论是在阿富汗的苏联军队,还是在越南的美国军队都没有战败,他们最后都是主动撤离。即便是被大家嘲笑的所谓“西贡时刻”,撤离的也只是使馆人员、美国侨民、还有想要跟着他们离开的南越军民,美国军队一年之前就已经离开了越南。

苏联和美国都为自己设定了难以实现的政治目标,失败在于没能实现这个目标,就是建立一个与他们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目标的友好、稳定的政权。

西方的宣传成功地把苏联军队在阿富汗的行为描绘得特别残暴,但其实苏军在阿富汗同美军在越南的行为差不多,都是不分青红皂白乱轰乱炸一气。苏联人一开始被指在阿富汗使用了化学武器,但是查无实据,美国人确实在越南使用了落叶剂,除了毁坏植被和农作物外,也给越南人身体造成了伤害。

苏联人进行了大规模的空中轰炸,然而规模从来没有达到美国B-52对北越空袭的水平。光在老挝美国投下的炸弹,就比二战期间英美扔在德国的炸弹的总和还多。

这两场战争都持续了九年,但是越南战争的规模要比阿富汗战争大得多。前前后后有250多万美国军人到过越南,几乎是到过阿富汗的苏联军人的五倍,死亡人数几乎是苏联的四倍,为58,260人阵亡或者失踪。

越南人的死亡人数也比阿富汗人多得多,北越方面正规军加游击队阵亡人数约为 110 万人,南越方面阵亡人数为 26.6 万人,南北双方加上平民死亡人数可能高达400万人。

当然,对阿富汗人和越南人的损失,特别是平民损失的数字来源说法不同,差异也很大,双方都没有时间或者兴趣去统计这些数字。再说在这两场战争中,内战在同时进行,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阿富汗库纳尔的圣战者组织

最后是本系列涉及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表:

1973年, 达乌德推翻了国王的统治,自任阿富汗总统。

1978年4月,阿富汗共产党夺取政权,杀死达乌德。

1979年3月,赫拉特发生反对共产党的暴乱。

1979年9月,塔拉基总统被阿明逮捕并且杀害。

1979年12月,苏军进入阿富汗,阿明被杀,卡尔迈勒成为阿富汗最高领导人。

1980年1月,联合国谴责苏联入侵。

1980年2月,喀布尔发生大规模示威活动,苏军开始参与重大行动。

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去世,安德罗波夫继任苏共总书记。

1983年2月,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与安德罗波夫讨论从阿富汗撤军的事宜。

1984年2月,安德罗波夫去世,契尔年科接任苏共总书记。

1985年3月,契尔年科去世,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继任。

1985年10月,苏共政治局达成共识,苏军应该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撤离阿富汗。

1986年2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党代表大会上宣布,苏联军队将撤离阿富汗。

1986年5月,纳吉布拉取代卡尔迈勒成为阿富汗新的最高领导人。

1986年9月,毒刺导弹投入实战,击落了三架直升机。

1987年1月,纳吉布拉推出“民族和解”政策。

1987年12月,戈尔巴乔夫和里根讨论阿富汗问题。

1988年4月14日,签署苏联撤出阿富汗的《日内瓦协议》。

1988年5月,苏军开始撤离阿富汗。

1989年2月15日,最后一批苏联军人离开阿富汗。

1992年4月,纳吉布拉政府被推翻。

1992年8月,俄罗斯大使馆从喀布尔撤离。

1996年9月,塔利班占领喀布尔,处死纳吉布拉。

2001年9月9日,马苏德被基地组织暗杀,就在911的前两天……

参考书:

Afgantsy

The Russians in Afghanistan, 1979-89

by Braithwaite, Rodric

Book – 2011

全部请见:

阿富汗战争 01 – 亚洲的十字路口                    阿富汗战争 02 – 左右逢源

阿富汗战争 03 – 从革命到暴乱                    阿富汗战争 04 – 政治局决定

阿富汗战争 05 – 内斗不断                                阿富汗战争 06 – 鸿门宴?

阿富汗战争 07 – 国际义务                               阿富汗战争 08 – 苏军出动

阿富汗战争 09 – 风暴333行动                    阿富汗战争 10 – 外界的反应

阿富汗战争 11 – 第40集团军                    阿富汗战争 12 – 潘杰希尔行动

阿富汗战争 13 – 封锁和反封锁               阿富汗战争 14 – 建设社会主义

阿富汗战争 15 – 敌人和盟友                          阿富汗战争 16 – 敌对势力

阿富汗战争 17 – 战争暴行                              阿富汗战争 18 – 理想破灭

阿富汗战争 19 – 戈尔巴乔夫                        阿富汗战争 20 – 日内瓦协议

阿富汗战争 21 – 开始撤军                            阿富汗战争 22 – 告别阿富汗

阿富汗战争 23 – 战争的结局                                  阿富汗战争 24 – 总结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