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战争 01 – 亚洲的十字路口

借的几本关于斯大林同志的书迟迟没能拿到,让草根计划叙述到苏联解体的《苏联往事》系列遇到了困难。列宁同志去世后在苏联首先进行的是党内斗争,需要这些关于斯大林同志的书,才能把斯大林同志是如何把那些个老布尔什维克,一个一个从“同志”变成“苏维埃的敌人”交代清楚。

搜索带有关键词“苏联”的图书的时候,也搜到了关于阿富汗战争的书。有人说阿富汗战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既然如此,干脆在这个等待的空档期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场战争。

《苏联往事》系列将来也会提到这场战争,但那个时候就只能简短介绍了。

阿富汗位于亚洲中部,可以说是亚洲大陆的十字路口,东边是中国,西边是中东地区,南边是巴基斯坦和印度,北边是从原苏联独立出来的几个中亚斯坦国。

历史上亚历山大大帝曾经短暂统治过阿富汗,随后是佛教帝国和波斯帝国,直到十三世纪和十四世纪被成吉思汗扫荡。

十六世纪建立莫卧儿帝国的巴布尔,把他王国的首都设在德里,但是选择死后葬在阿富汗的喀布尔。

阿富汗人按种族分为普什图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哈扎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每一个族群又分为不同的部落,这些部落通常根据所在的地区划分,特别是在山区。部落之间的关系往往很不融洽,阿富汗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层面上,政治站队和忠诚都由这些群体甚至家族之间的亲疏关系来决定,想在阿富汗建立一个运转良好的单一国家并不容易。

大多数阿富汗人是逊尼派穆斯林,普什图人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二,普什图语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之一。 普什图人大都居住在阿富汗南部,和“杜兰德线” (Durand Line) 另一侧的巴基斯坦。

杜兰德线

“杜兰德线”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分界线,像“麦克马洪线”一样,一听就知道是万恶的英帝国主义炮制出来的。这条线由当时的英属印度政府外务大臣亨利·莫蒂默·杜兰德爵士 (Sir Henry Mortimer Durand) 划定,这么划据说就是为了把普什图人一分为二。

阿富汗第二大族群是居住在北部和西部的塔吉克人,约占总人口的27%。居住在北部的乌兹别克人约占总人口的9%,是第三大族群。当然我们知道前苏联有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布尔什维克政权统治推进到中亚的时候,很多塔吉克人和乌兹别克人逃到了阿富汗。

塔吉克人讲达里语,是阿富汗另一种官方语言。

约占人口9%的哈扎拉人居住在阿富汗中部山区,据说是蒙古人的后裔,他们是什叶派穆斯林,因此不受阿富汗其他族群的待见,毕竟大多数阿富汗人都是逊尼派。哈扎拉人在阿富汗是下等人,经常遭受歧视和迫害。

种族问题,宗教问题,地方割据等等问题在阿富汗普遍存在,统治者需要有能力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并且能够在协商无效的情况下采取最为暴力的高压手段,才能取得成功的统治。

阿富汗一直处于几大帝国的夹缝之中,很难保持独立完全不受外部势力的干扰。好在穷山恶水的阿富汗往往会让入侵者发现,统治起来的成本高得得不偿失,最终早早晚晚都会选择撤军止损,这一直以来就是阿富汗最最有效的抵抗手段。

阿富汗本国统治者的日子也不好过,家族内乱、宫廷政变、地方叛乱再加上外国干预,让阿富汗的统治者往往都很短命,不论是政治生命还是生理生命。

艾哈迈德·沙阿··杜兰尼

1747年,普什图人艾哈迈德·沙阿·阿布达利在坎大哈举行的支尔格大会,也就是协商会议上当选为国王,成为艾哈迈德·沙阿··杜兰尼。到 1772 年他去世的时候,他已经团结了动荡的普什图部落,征服了当今阿富汗的大部分地区,把他的帝国扩展到德里和波斯,成为阿富汗的国父。

杜兰尼的阿富汗

不过他的后人没有能够保住他的成果,普什图部落再次内讧,帝国分崩离析。1775年,艾哈迈德·沙阿的儿子把首都从坎大哈迁到喀布尔。

这个时候在阿富汗周边出现了两大新的帝国势力,十八世纪开始俄罗斯帝国一直在中亚开疆拓土,从北面逐步逼近阿富汗。而在南面,1757 年普拉西战役后,英属东印度公司用武力吞并了印度本土各邦,把他们的霸权强加给名义上独立的各个印度统治者,驱逐了法国、荷兰和葡萄牙的势力,成为印度事实上的统治者。

法国人失败不甘心,就想忽悠俄罗斯人帮他们报仇。1791年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法国顾问给她提建议远征印度,以恢复莫卧儿王朝穆斯林统治、恢复昔日辉煌的名义,在印度境内煽动针对英国人的起义。

叶卡捷琳娜的情人波将金说这什么狗屁想法,根本没有可行性,俄国人没有上法国人的当。

一直有头脑发热的俄罗斯人想拿下印度,但是头脑清醒的俄国人认为根本办不到。古代的确有亚洲游牧民族从印度西北,也就是阿富汗那个方向攻入印度次大陆并且建立起政权,但那早已是遥远的过去。现在他们面对的英印军队,是按照欧洲的方式组织装备起来的部队,你想派一支同样水平的欧洲军队穿过波斯或者阿富汗进军印度,光是后勤问题都没法解决。

那时候的俄罗斯距离印度路途遥远,波斯就在旁边,英国人现实的担心是法国可能会忽悠波斯人一道入侵印度,因此1809年同艾哈迈德·沙阿的孙子沙阿·舒贾国王签署了同盟条约,相约在波斯或者法国入侵的时候相互支援。

不过沙阿·舒贾在签约后没几天就被推翻,人逃到了英属印度。

随着拿破仑的失败,对英国人不断扩张的印度帝国的主要威胁就来自于俄罗斯了,英国人要控制住阿富汗。1839年第一次英阿战争中英国占领阿富汗,把沙阿·舒贾送回去当傀儡。

被赶下台的多斯特·穆罕默德·汗联络了一些部落首领继续抵抗,被英军俘虏,他的儿子阿克巴尔·汗明里暗里还是跟英国人对着干。

拿下阿富汗的英国人很快发现这个地方实在是没啥油水,维持沙阿·舒贾政权的代价太高,于是打了退堂鼓。1842年初英军跟阿富汗抵抗势力达成协议后开始撤离,撤离过程中没想到这些阿富汗人说话完全不算数,饥寒交迫的英印军队全军覆没。

1842年夏天英国人卷土重来实施了残酷的报复,不过这次英国人学乖了,只是打烂砸烂救回俘虏,不想再占阿富汗,把多斯特·穆罕默德汗放了回去进行统治。

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和他的一个儿子

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统治了阿富汗十九年,在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与英国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1863年他去世后,阿富汗再一次陷入内战。

这期间沙皇俄国一直向中亚稳步推进,1842年的时候沙俄的边界还在咸海的那一边,五年后就已经把触角伸到了阿富汗北边的阿姆河。

克里米亚战争(详见草根的《克里米亚战争》系列)失败后,沙皇俄国向西的路子被堵死,俄罗斯人把目光转向东方和南方。1865年沙俄拿下塔什干,三年后吞并撒马尔罕。到了1873年,那几个斯坦国基本上都成了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

第二次英阿战争

刚刚被英国打败,俄罗斯人在这段时间里尽量避免再招惹英国人,但是英国人还是放心不下,于是1880年爆发第二次英阿战争,英国拥立阿卜杜勒·拉赫曼成为阿富汗新的国王——埃米尔。

铁埃米尔”阿卜杜勒·拉赫曼

阿卜杜勒·拉赫曼汗这个人不简单,虽然几乎目不识丁但是非常聪明。知道想要成功统治阿富汗没有强硬的手腕是不行的,“铁埃米尔”阿卜杜勒·拉赫曼用秘密警察巩固自己的政权。

阿卜杜勒·拉赫曼想让阿富汗能够适应当代世界的生存法则,在阿富汗建立了现代国家官僚机构的雏形,还在英国人技术和资金的帮助下实现了军队的现代化,

作为两大帝国夹缝之中的阿富汗当然需要左右逢源,阿卜杜勒·拉赫曼汗虽然亲英,跟俄罗斯人的关系也不错,在两大国之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在亚洲地区英俄两大帝国一直互相防范,关系紧张。不过随着德国的崛起,欧洲紧张局势加剧,双方都认识到需要缓和矛盾共同防范德国。1907年8月俄罗斯同英国达成协议,管理两国在波斯、阿富汗和西藏的事务,俄罗斯人利用这种宽松的环境开始认真研究阿富汗。

俄国总参谋部学院教授安德烈·斯涅萨列夫 (Андрей Евгеньевич Снесарев) 将军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中亚旅行和考察,他对阿富汗的看法跟英国人一样,占领这个国家得不偿失,对于外国侵略者来说还会是一场军事噩梦。

安德烈·斯涅萨列夫

他的关于阿富汗地理、民族、文化和军事的书籍于 1921 年出版。大清洗期间他于1930 年被捕、被判枪决,后来被释放,1937年在家中去世。他的书被下架,直到1989 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才重新出版。

若是早读到他的书,苏联领导人是不是会有不同的想法?

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继续,说一说进入新世纪的阿富汗,请看下篇《左右逢源》

全部请见:

阿富汗战争 01 – 亚洲的十字路口                    阿富汗战争 02 – 左右逢源

阿富汗战争 03 – 从革命到暴乱                    阿富汗战争 04 – 政治局决定

阿富汗战争 05 – 内斗不断                                阿富汗战争 06 – 鸿门宴?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