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战争 13 – 封锁和反封锁

上篇《潘杰希尔行动》里面咱们说到苏军为了履行国际义务,在潘杰希尔山谷展开一系列的行动,然而没有收到什么效果。

苏军的大规模行动可以占领圣战组织的营地,拿下想要拿下的任何目标,但是苏军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守住他们占领的地方。每次行动完成后,他们只能回到自己的基地,把占领的地区移交给阿富汗盟友。

接手的阿富汗军人和文职人员很快就发现,在敌对的环境里实在是没有办法开展工作。最终在圣战者的压力下,他们或是当了逃兵,或者投靠了敌人。

圣战组织野火烧不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能够从境外敌对势力那里源源不断得到补给。为了切断圣战组织的供给线,苏联军队同样展开了几次重大的行动。

霍斯特距离巴基斯坦边界不到30公里,距离加德兹大约100公里,距离首都喀布尔200多公里,有一条公路通往首都。从霍斯特到加德兹的这段100公里的道路,很多路段海拔在3,000米以上,处于圣战组织的严重威胁之下,这里的圣战组织由贾拉勒丁·哈卡尼领导。

贾拉勒丁·哈卡尼在紧挨着巴基斯坦的地方设置了大本营,距离边界只有几公里远。在他的基地里,有军火库、修理厂、医院、军营等等,武器装备有榴弹炮、火箭发射器、重型高射机枪,还有1983年从阿富汗军队手里缴获的两辆T-55坦克。

1985年底,阿富汗军队在苏联人的支持下发起进攻,打算消灭这股圣战武装解除对霍斯特的威胁,结果行动失败,没有能够拿下崇山峻岭中圣战组织的基地。苏联人只好亲自上阵,派近卫独立空降突击第56旅的3个营和近卫独立伞兵突击团的2个营来支援阿富汗人。

1986年4月19日苏联和阿富汗军队成功占领了贾拉勒丁·哈卡尼的基地,不过也只是得到了一些搬不走的东西,人早就跑了。这里距离巴基斯坦只有几公里,那还不是抬抬腿就到?

苏联人只能把圣战分子的“不动产”捣毁的捣毁炸掉的炸掉,然后撤离。苏联人一走,贾拉勒丁·哈卡尼就回来了,很快基地又可以正常运作,霍斯特又有随时被切断的危险。

当然阿富汗政府和苏联人都不能容忍这样的状况持续,再次发起行动,再次占领,再次撤退,把基地再次“还给”贾拉勒丁·哈卡尼,圣战者继续保持对霍斯特的威胁。

2007年阿甘哥汤姆·汉克斯主演了一部电影《查理·威尔森的战争》Charlie Wilson’s War,里面的主人公美国议员查理·威尔森,力主支持阿富汗圣战组织展开对苏联人的圣战。贾拉勒丁·哈卡尼就是他力挺的圣战者之一,威尔森称他为“善良的化身”。

苏军撤走后贾拉勒丁·哈卡尼跟塔利班成为盟友,911后对塔利班继续不离不弃,终于成为美国“通缉”名单上的第三号人物。

美帝国主义这纯纯是搬起石头,在往自己的脚上砸。

喀布尔街头的苏联伞兵

苏联陆军的主力是摩托化部队,但是对付在山间出没的圣战者游击队,摩托化部队有劲儿使不出,需要的是具有特殊技能、运用特殊战术的特种部队,因此在阿富汗更多的战斗任务,由精锐的特种部队和伞兵部队,以及摩托化师和团的侦察营和侦察连来承担。

苏联特种部队正准备外出执行任务,1988年

这些部队大约占到第40集团军总兵力的20%,根据苏联方面的统计,第40集团军的133个营里,51个营经常参加这种主动出击打击圣战者的行动。其余大部分部队大多数时间里,是在执行守卫驻地和保护运输车队的任务。

美国记者爱德华·吉拉德 (Edward Girardet) 在圣战者组织中待了很长时间,他说:“特种部队行动迅速、安静并且致命。在 1985 年 12 月的一次突袭中,他们打死了82个游击队员,打伤了60人。”

圣战组织指挥官阿明·瓦尔达克描述了这次伏击,他说:“夜里他们在狭窄的峡谷里发起袭击,起初由于使用了消音器,我们不知道自己遭到射击,我们的人纷纷倒地…… ”

总参谋部情报总局“格鲁乌”也派自己的特种部队来对付圣战者,格鲁乌的特种部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忍受酷暑严寒和高原反应,在直升机和攻击机的支援下,伏击圣战者游击队,阻止物资从巴基斯坦运来。

他们取得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战果,比如1987年5月的一次行动中,他们消灭了一支大的运输队,打死187个圣战士,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然而虽然派上了精锐的特种部队,苏军也只是截获了15-20% 的圣战者运输物资,并没能实现切断圣战者补给线的目标。

苏联军队需要的各种物资,燃料、武器、装备、弹药和大部分食品,也要通过公路从苏联境内运过来。后勤的大动脉是那条直达喀布尔的萨朗公路,第40集团军四分之三的物资需要通过这条公路从苏联运来。

有时候会有多达800 辆车组成的庞大运输队,从位于阿姆河阿富汗一侧海拉顿的大型后勤基地出发,越过兴都库什山脉奔波450多公里到达喀布尔。

萨朗隧道入口

这条路从北部肥沃的平原开始,然后蜿蜒爬上渐渐荒凉的山脉,到达普利库姆里 (Pul-i Khumri),这里大约是到达喀布尔的中点。 然后继续向南延伸,穿过萨朗隧道。萨朗隧道是苏联人于1960年代修建的,长度4公里,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是世界上最高的隧道。

隧道很窄只够两辆卡车通过,光线昏暗,通风不良。通常通过隧道需要十五分钟,大型车队需要的时间更长。

1982年11月,一辆阿富汗政府的车在隧道里抛锚,堵住了跟在后面的苏联车队。天很冷,大家都让发动机运转着,结果64个苏联兵和112个阿富汗兵死于一氧化碳中毒。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1979年12月,就有12名士兵在隧道中死亡,第二年春天又有2人死亡。

通过隧道来到南侧,道路蜿蜒曲折,一边是荒凉的悬崖和峭壁,另一侧是陡峭的深渊,这是圣战者打伏击的好地方,苏联的运输车队是圣战者的主要目标。

圣战者通常盘踞在公路附近的高山上,用地雷或者火箭,摧毁缓慢移动的苏联车队中的第一辆和最后一辆车,然后把车队里的其余车辆一一消灭。

过去英国人在阿富汗的时候就遇到过这种情况,英国人的应对之策是事先派部队控制住道路沿线的制高点。现在苏联人有了新的技术装备,做起来就简单了,在车队通过山口和道路时,派特种部队或者伞兵,徒步或者乘坐直升机,在圣战者到达之前占领制高点,封锁他们可能发动袭击的道路。

下到平原也不意味着危险离去,沿途村庄仍然有可能埋伏着狙击手,埋设着地雷安置着路边炸弹。

另一条从乌兹别克斯坦库什卡通往赫拉特、辛丹德和坎大哈的公路情况稍好一些,这条西线公路大部分位于开阔的沙漠上,几乎没有给圣战者提供隐藏埋伏的地点。

除了偶尔打一打伏击外,大多数时间圣战者不会跟苏联军队硬碰硬,而是选择在苏军运输车队的行进路线上埋设地雷。在这种不对称的战争中,地雷和路边炸弹是弱势一方最好的武器,可以给强势一方的士气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阿富汗圣战者的地雷来源广泛,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还有中国,他们自己还自制了一些地雷。这些地雷大的可以炸毁一辆坦克或者装甲车,小的可能只会炸掉一只脚。

1988年5月1日,苏联士兵与两只经过训练的德国牧羊犬一起,在喀布尔附近嗅出爆炸物

苏联人用扫雷坦克来清理道路,工兵用探雷犬,用手探测和拆除地雷。金属探测器没有什么用,圣战者经常使用塑料地雷,于是地雷让整个车队以蜗牛般的速度,跟在工兵后面。

阿富汗圣战者的大部分武器、弹药和其他军事物资,也要从巴基斯坦翻山越岭运来。苏联人同样用地雷来对付他们,在他们运输物资的羊肠小道上布上地雷。

苏联人还在自己阵地的周围布上地雷防止偷袭,原则上苏军埋完地雷后会在地图上记录下来,但是地图并不总是准确,还经常丢失,或者当时忘了记了,苏联人有时候也会被自己的地雷炸死炸伤。

圣战者那边干脆就懒得去记。

苏联人称阿富汗战争为“地雷战争”不无道理,苏军后来撤走后,阿富汗仍然到处是苏联和圣战者埋下的地雷。随后阿富汗的内战中各方继续埋雷,多少年后孩子和在田间劳作的农民,还经常能踩到这些地雷,造成的伤亡不断。

萨朗公路旁一个被炮火摧毁的村庄

像苏军虽然努力,但是并没有能够切断圣战组织的补给线一样,圣战组织更是没有能力切断苏军的大动脉,但是仍然给苏联运输车队造成不小的损失。一万一千辆卡车和油罐车损失在运输道路上,战争结束二十年后,阿富汗的山口和山谷里仍然散布着它们的残骸。

说到这里,有同学该说了,你一口一个履行“国际义务”,说得好像苏联人不是去侵略阿富汗,而是来帮助阿富汗人民的,苏联人尽“国际义务”就是帮阿富汗政府打打圣战者?

当然不只是帮助阿富汗政府打圣战组织了,下篇咱们就介绍一下,苏联人是如何帮助阿富汗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请看下篇《建设社会主义》

全部请见:

阿富汗战争 01 – 亚洲的十字路口                    阿富汗战争 02 – 左右逢源

阿富汗战争 03 – 从革命到暴乱                    阿富汗战争 04 – 政治局决定

阿富汗战争 05 – 内斗不断                                阿富汗战争 06 – 鸿门宴?

阿富汗战争 07 – 决定出兵                               阿富汗战争 08 – 苏军出动

阿富汗战争 09 – 风暴333行动                    阿富汗战争 10 – 外界的反应

阿富汗战争 11 – 第40集团军                    阿富汗战争 12 – 潘杰希尔行动

阿富汗战争 13 – 封锁和反封锁               阿富汗战争 14 – 建设社会主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