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枪尖还是炮利》里面咱们说到法国正式向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宣战在法国引发了巨大的爱国热情,人们涌上街头欢送着出发的队伍,高呼着:“打到柏林去,干掉普鲁士!”全国各地都呈现出这样送的景象,穷乡僻壤的火车站台上,人们把酒塞进满载士兵的火车车窗里,让他们教训一下“方脑袋的德意志人”。
不过战争可不是光凭着一腔热情就可以取胜,还需要统一指挥协调行动。正如咱们前面分析过的那样,对法军来说宣战之后最重要的是速度,部队抵达前线并且投入战斗的速度。眼下他们对普军有着数量上的优势,然而几周以后情况将发生逆转,那时候普鲁士庞大的后备役就会动员起来,法军需要在普鲁士人充分动员起来之前,解决战斗。尽管法军也有休假人员归队的问题,往前线的运输也是一片混乱,法军的参谋人员认为法军可以在十四天内在前线展开,而普鲁士需要七周才能动员起来。普鲁士人要留些部队在波罗的海沿岸,防备法军可能的海上登陆,还得在西里西亚留下部队防备奥地利的报复,这也是拿破仑三世敢于同普鲁士开战的底气。
至于具体的行动,法军虽然没有普鲁士那样的总参谋部,事先就拟好了详细的作战方案,大体上的战略构想还是有的。1867年卢森堡危机的时候,尼埃尔元帅便草拟了一个从蒂永维勒(Thionville)出发,直插普鲁士莱茵兰的特里尔(Trier),把普鲁士同南德意志分开的进攻计划。1868年,拿破仑皇子的老师夏尔-奥古斯特·弗罗萨德(Charles Auguste Frossard)将军,又提出了一个纯防御的方案,把三支法国部队部署在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梅斯(Metz)和沙隆(Châlons-sur-Marne),利用他们的步枪优势击退入侵的普鲁士军队。1870年2月的时候,奥匈帝国陆军元帅阿尔布雷希特(Albrechet)大公访问法国,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是奥国皇帝约瑟夫(Franz Joseph I)的叔叔,参加过1866年的战争,恨死了普鲁士。复仇心切的奥匈帝国元帅看了弗罗萨德的方案后,口头表示愿意配合法国。于是在巴塞洛缪·路易·约瑟夫·勒布伦(Barthélémy Louis Joseph Lebrun)将军的支持下,弗罗萨德方案被采纳,法军分成三个部分分别部署在梅斯、沙隆和斯特拉斯堡。部署在斯特拉斯堡的法军,准备同奥匈帝国一起“解放”南德意志。
依照这个方案,法军的主力莱茵军团开始向梅斯集结,作为在梅斯法军资历最深的元帅,巴赞受命暂时统领法军在梅斯的所有部队。不过对向那里集结的19个师的步骑兵,没有来自巴黎的命令,巴赞不准采取任何主动行动,一切都要等到皇帝本人到达之后再说,拿破仑三世要“御驾亲征”,重现拿破仑家族的荣耀。麦克马洪元帅率领的第一军进驻阿尔萨斯,准备配合奥匈帝国军队解放南德。康罗贝尔的第四军留在沙隆,按照法国勒伯夫的说法,是“为了防止普鲁士绕道比利时进攻法国” ,直到普鲁士放弃通过比利时入侵的计划,然后再命第四军前往莱茵河。
7月24日拿破仑任命勒伯夫和勒布伦为总参谋长和副总参谋长,让巴赞元帅感到不快,这样巴赞就要接受勒伯夫和勒布伦发出的命令了。在法军的元帅里面,论资历巴赞数一数二,而勒伯夫只能排名第十,在讲究论资排辈的法军里,显然不是一个能让巴赞乐于接受的安排。
跟拿破仑三世很多依靠裙带关系获得升迁的将军不一样,巴赞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得到晋升。20岁从军,两年后升为少尉,39岁成为上校,44岁时因率军参加攻克塞瓦斯托波尔的战斗而晋升为少将,成为法国陆军中最年轻的将军。1863年巴赞被派往墨西哥,打败了支持总统贝尼托·华雷斯(Benito Pablo Juárez García)的墨西哥军队,一时成为法国的英雄,第二年晋升为元帅。不过虽然打败了墨西哥的正规军,但是巴赞一直没有能够彻底消灭游击队,让墨西哥战争成了法国财富的无底洞。1866年法国人扛不住了,议会要求取消耗资巨大的“墨西哥冒险”。1866年底拿破仑三世不得不命令巴赞从墨西哥撤军,把法国人扶持起来的墨西哥皇帝,可怜的马西米连诺一世(Archduke Maximilian)丢给了墨西哥人。
1867年3月巴赞带着最后一批法国部队回到法国,回国以后巴赞发现好像不对劲,皇帝为了推卸责任,通过内阁成员和报纸,把战争不利的责任推到他的头上,这让巴赞非常不高兴,巴赞干脆辞职不干。为了安抚巴赞,1868年拿破仑三世让巴赞担任法国第三军军长,1870年让他指挥精锐的近卫军,不过巴赞仍然不能释怀。看起来巴赞情商挺低的,不知道皇帝需要一个背锅侠。要不皇帝咋都喜欢佞臣呢?关键时候能为皇帝分忧。
那您可能要问,拿破仑三世为啥不干脆就让法国最有名望的将军,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这个不成。您想巴赞连为皇帝背个锅都老大不满意,一直耿耿于怀,到时候能对军事上一窍不通的皇帝俯首帖耳?这样如何能实现皇帝的“亲自指挥”?所以得把这些刺头都外派出去,身边放几个听话的家伙,方能定于一尊。
于是法军采取了这个看起来非常矛盾的部署,咱们前面说过,法军的优势在于优良的常备军,而普军的优势在于素质高超可以迅速动员的预备役和后备役。为了充分发挥优势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法军应该尽可能早地主动发起对普鲁士的进攻,用自己的现役部队击败普鲁士,不给普鲁士人充分动员起来的机会。同时也只有法军进攻,切断普鲁士同南德意志的联系,南德那些尽管已经跟着普鲁士对法宣战的三心二意的邦,才有可能倒戈支持法国。指望奥匈帝国帮忙纯属一厢情愿,《普奥战争》那篇里咱们说过,哈布斯堡王朝已经意识到对自身最大的威胁不是普鲁士,而是自己内部的民族主义,因此向统治下的匈牙利人进行了妥协,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变成了奥匈帝国。匈牙利人跟普鲁士人没有什么深仇大恨,阿尔布雷希特元帅在新生的奥匈帝国朝廷影响不大,1870年奥匈帝国没有入侵普鲁士或者南德意志的想法,因此基于这个设想把前线的法军再分成两个部分,就毫无意义了。法军这样部署,还会被天然屏障孚日山脉分成东西两个部分,给自己带来极大隐患。
现在是法国人占有先手优势,需要集中兵力,尽早发动攻势从南北德之间楔入德意志,而不是分兵布防等着敌人来攻。
7月28日 “御驾亲征”的拿破仑三世,带着十四岁的儿子乘上皇家列车前往梅斯,留皇后欧仁妮在巴黎摄政。由于担心民情巨变,拿破仑三世任命阿希尔·巴拉杰·迪里埃(Achille Baraguay d’Hilliers)为巴黎卫戍司令,给他留下15,000人的军队,一旦有反对皇帝和战争的起义爆发,可以迅速采取镇压行动。这个时候距离宣战已经有了10天,真正的战斗还没开始,拿破仑三世或许已经后悔他的决定了。法国人的爱国热潮开始消退,本来就不喜欢皇帝的巴黎人,对任命皇后摄政也是颇有怨言。
到达梅斯后,拿破仑三世从巴赞手里拿过莱茵军团的指挥权,让巴赞去统领第三军,他要亲自领导法国这一支最大的部队。没办法,谁让咱名叫“拿破仑”呢?顶着“拿破仑”的名号出征,他不能让巴赞和麦克马洪这些成名的将领抢了他的风头,让波拿巴家族打酱油。再说了,老婆说了不打一仗,不打个胜仗咱儿子如何能顺利继承皇位?
真是“民选皇帝”的悲哀,你看上帝选择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就可以放手让毛奇来指挥战争,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办。
当晚拿破仑三世召开军事会议,会上拿破仑三世和他的参谋长们,请巴赞对未来的战斗部署提些建议,巴赞表示没什么可说的。巴赞本人是个泥腿子将军,战略规划本就不是其所长,可能没考虑过宏观战略构想,不过心中不悦,不想给皇帝和他的参谋长们帮什么忙,也是实情,一时让会议有些冷场。
出发来梅斯的前一天, 7月27日拿破仑三世接见了奥匈帝国驻法国大使理查德·梅特涅(Richard Metternich)亲王,想再尝试一下把奥匈帝国拉进战争。他给梅特涅亲王说,两支法国大军一支由巴赞元帅率领在梅斯,一支由麦克马洪元帅指挥在斯特拉斯堡,很快就会汇合在一起攻入德意志,把普鲁士同新并吞的领土分开,瘫痪南德意志。同时法国海军陆战队,也会在普鲁士的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登陆。这个宏大的构想让梅特涅很感兴趣,当晚就派人把跟法国皇帝的谈话记录,送交了维也纳。不过到了前线后,法国皇帝便发现他的想法只能是一个梦想,残酷的现实是,法军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实现这个设想,混乱的组织运输工作,让一切美好的想法成为空谈。
尽管第一支前往阿尔萨斯和洛林前线的法军部队还算井然有序,但是很快步兵骑兵炮兵以及他们的装备马匹还有给养,就把法国不多的几条铁路线给塞得满满的了。相比于普鲁士,法国缺乏足够的通往法德边境的“战略铁路”。法国只有四条从中心城市以及工业中心通往边境的铁路,分别是巴黎-色当-蒂永维勒、巴黎-梅斯-福尔巴克、巴黎-南希-阿格诺和贝尔福-斯特拉斯堡的铁路,第五条凡尔登-梅斯的铁路还在建设中。即便是现有的这四条铁路,大部分还是单线,这就意味着一次只能向一个方向运输,而不是两列火车对开,运输能力大打折扣。
缺乏常设的总参谋部的协调以及事先周密的计划,法国向前线的运输一片混乱。有的骑兵部队人到位了,马匹还在后方,大炮运到了前线,炮兵还在家里。一个原本有9,100人的法国师,动员七天后只有6,500人被运到前线。步兵倒也好,夏斯波步枪可以随身携带,但是弹药是分开来运输的,到了前线的步兵发现没有子弹。这都快7月底了,法军只在梅斯集结起来装备不全的10万人,根本没能达到计划要求最低限度的15万人。而在斯特拉斯堡方向只有4万人,远远不是预计的10万人。
在沙隆的预备队情况更加糟糕,康罗贝尔第四军的四个步兵师只到了两个,野战骑兵和炮兵都还在路上。海军就更甭提了,一线的9,000海军陆战队在放假,余下的2万海军陆战队,要到8月底才能做好战斗准备。宣战的时候,地中海舰队的很多舰只在马耳他访问。以当时的通讯条件,光把四散分布的舰只集中起来,就需要花上很多时间。
不过尽管组织动员工作不利,皇帝本人都来到前线了,总要做点儿什么吧?做什么呢?请看下篇《萨尔布吕肯》。
其它请见:
普法战争 01 – 最弱的大国普鲁士 普法战争 02 – 拿破仑三世和俾斯麦
普法战争 05 – 埃姆斯电文 普法战争 06 – 总参谋部
普法战争 07 – 枪尖还是炮利? 普法战争 08 – 莱茵军团
普法战争 11 – 沃尔特 普法战争 12 – 弗罗埃斯克维莱
普法战争 15 – 马尔拉图 普法战争 16 – 格拉韦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