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新荷兰和新瑞典》里面,咱们说到新瑞典变成新荷兰的一部分,新荷兰后来又成为新英格兰的一部分。当然,严格说来,新英格兰指的是新荷兰东北面的那一片殖民地。其实不论是叫新瑞典、新荷兰还是新英格兰,那些土地上,早已世世代代生活着很多不同部落的美洲原住民,或者叫做“印第安人”。佩科特(Pequot)就是这样的一个印第安部落,他们生活在康涅狄格泰晤士河谷(Thames valley)地区,讲阿冈昆语,以种玉米、狩猎和捕鱼为生,1600年代的人口大概有2,200人。
佩科特人通过外交、胁迫、通婚和战争等手段,从1620年代开始,建立起几十个部落的联盟,控制了康涅狄格到长岛的一大片区域,垄断了同荷兰人的毛皮贸易。
不过佩科特人的这个部落联盟,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英国人的到来,让对佩科特人心存不满的部落看到了希望。不过一开始佩科特人同英国人之间还和平相处,也做些生意,偶尔还互相帮助。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殖民者侵入部落的传统领地,佩科特人的不满情绪逐渐增加。佩科特人是荷兰人贸易伙伴的事实,多多少少让英国人感到不快,随后发生的斯通事件,加大了双方的裂痕。
那是在1634年,一艘英国船在康涅狄格河口抛锚后,约翰·斯通船长(John Stone)和几个手下被人杀死了。斯通可不是一个好人,他想劫持一艘新荷兰的船未果。他还拿着刀子,在普利茅斯殖民地长官眼前比划。他甚至因为酗酒和通奸,被马萨诸塞湾殖民地驱逐出境。印第安人也说,斯通绑走了他们的几个人。但是新英格兰人觉得事情一码是一码,要佩科特人为斯通的死负责,这下子佩科特人和新英格兰人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
斯通死这件事儿,明显是西边的奈安蒂克人(Niantic)干的 。不过这个奈安蒂克部落是佩科特人的属下,佩科特是这个地区几十个印第安部落的盟主。因此手下犯了事儿,老大出面解决也不能说不对。佩科特人不想惹麻烦,就把责任担了下来,跟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签了个协议移交凶手。同时付一笔赔偿,再把一片土地让给英国人,还保证以后只跟英国人做生意,不跟荷兰人做生意了。随后佩科特人把赔偿付了,但是在移交凶手上出了问题。佩科特人说那些凶手要么死于天花,要么在荷兰人手里,要么跑了,反正一个也没交。
马萨诸塞湾殖民当局觉得,哪儿有这么巧的事儿?显然就没诚意彻底履行协议,打算包庇罪犯。不过虽有不满,此后两年双方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动作。1636年1月16日,莫西干人(Mohegan)跟英国人打小报告说,佩科特人怕英国人收拾他们,打算先发制人。说起来这莫西干人,原来就是佩科特那个部落联盟里的一家,都归一位名叫萨萨卡斯(Sassacus)的佩科特大酋长领导。英国人来了,改抱英国人大腿,这会儿开始搬弄是非。英国人一听,赶紧要佩科特人到康涅狄格的塞布鲁克堡(Fort Saybrook)开会。会上双方倒也没有发生冲突,而是又谈妥了一个和平协议。
随后又一个英国船长约翰·奥尔德汉姆(John Oldham)在黑岛(Black Island)被杀的消息传来,英国人不干了,怎么出尔反尔?其实这次应该是纳拉甘塞特人(Narragansett)属下的一个部落干的。但是英国人派约翰·恩迪克特(John Endecott),带人杀到黑岛进行报复,顺便把塞布鲁克堡附近佩科特人的村子也烧了。这么一搞佩科特人不干了,也开始烧英国人的定居点。双方互相报复,开始大打出手。
这一场持续了11个月的战争,在几千平方英里的区域里展开。这是英国人第一次跟北美土著人作战,面对的佩科特人,经历了几十年同美洲原住民之间战斗的磨练,战斗技巧自不必说。他们还跟荷兰人交过手,对欧洲人的打法也不陌生。因此战争起初的六个月,尽管佩科特人的弓箭不论在射程上还是杀伤力上,都比不了英国人的火枪,但是他们善于利用地形和机动性的优势,几乎打赢了每一仗。英国人在吃了很多亏后才慢慢学会,如何把欧洲的战法同当地实际结合,对付土著人。
冲突的转折点发生在康涅狄格殖民地,于1637年5月1日也加入战争之后。这是因为佩科特人袭击了康涅狄格殖民地的韦瑟斯菲尔德(Wethersfield),残杀很多妇孺。此后英国人才联起手来,拉上印第安盟友,发起反击。
约翰·梅森(John Mason)带领新英格兰和印第安联军,袭击了康涅狄格米斯蒂克(Mystic)的佩科特村庄,不分老幼杀掉几百佩科特人。随后佩科特人又遭受了一系列的打击, 1638年9月21日,佩科特人被彻底打败,俘虏被分给英国人的印第安盟友做奴隶,“ 佩科特”从此成为历史名词。
看了这场佩科特战争,再联想到《新荷兰和新瑞典》里面提到的基夫特战争,似乎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打了起来。既然没什么大不了的,为什么不能坐下来好说好商量呢?
其实把种族这种现代观念先放到一边后,事情就容易理解多了。欧洲人到来之前,北美大陆就生活着诸多的印第安部落,这些印第安部落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有的种地、有的渔猎,有些平和、有些好斗。在欧洲人到来之前,他们之间便充满着争斗,并不如人们幻想的那样,总是处于田园牧歌的和平生活之中。欧洲人的介入,让他们本身之间已经存在的诸多矛盾,更复杂化了。
欧洲人冒着生命危险,远涉重洋来到荒蛮的北美新大陆,不外乎是为着土地或者信仰。各殖民当局许诺愿意来北美开荒种地的,都给予土地,靠着这个法子来吸引欧洲的那些穷棒子,来荒蛮的北美大陆上搏一把。对那个时代的旧大陆的人来说,拥有土地就意味着拥有财富。于是欧洲人纷纷来到新大陆,开荒种地精耕细作,用篱笆把自己的土地围起来,防止野兽和人侵入。这些举动让土著人十分不解: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在印第安人看来,土地就像空气和云彩一样,你能拥有云彩吗?
印第安人这种看待土地的想法,政治正确的浪漫说法是,他们只向大自然索取必需的。不过现实是,北美土著人既没有金属工具,也没有大型牲畜,实在是没有办法向大自然索取更多。你用木棍石头,如何能伐倒大树清理森林获得良田?
欧洲定居者一开始来到北美的时候,都希望跟原住民和平相处,特别是来到新英格兰的清教徒,因为土著人很多,欧洲人很少。印第安人还帮助欧洲定居者,学习在这块大陆上种地的技术,帮他们度过了最初的艰难岁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来的欧洲人越来越多,占据的土地越来越多,还要求印第安人不要侵犯“他们的土地”,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宗教与自由》那篇里面咱们谈到,来到新英格兰的清教徒,认定基督教是唯一正确的信仰,所有人都应该相信它。但是他们很快发现印第安人有自己的信仰,对欧洲人的宗教不感兴趣,这在欧洲人眼里便是“异教徒”了,异教徒还能信任吗?他们跟印第安人开始产生隔阂,认为印第安人野蛮,乃至有些畏惧印第安人了。在那个年代,基督徒自己各个教派之间,很多也都势同水火,还能指着他们理解“异教徒”?
土地让双方产生矛盾,而因信仰不同造成的互相之间的不理解,又加深了彼此之间的隔阂。隔阂既已产生,小的矛盾就可能引爆火药库。
如果说佩科特战争还掺杂着新英格兰同新荷兰之间矛盾的话,那另一场更血腥的冲突“菲利普王之战”(King Philip’s War),就把这种文明的冲突体现得淋漓尽致。
佩科特战争过后,新英格兰各殖民地痛定思痛,意识到他们需要联合起来建立起军事同盟,抵御共同的敌人。1643年5月19日各殖民地组成新英格兰联合会,但这样就能有效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吗?请看下篇《菲利普王之战》。
更多请看:
美国历史 001 – 欧洲人的梦想 美国历史 002 –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美国历史 003 – 探索新世界 美国历史 004 – 西班牙征服者
美国历史 005 – 西班牙殖民者 美国历史 006 – 英格兰的大航海
美国历史 007 – 弗吉尼亚 美国历史 008 – 五月花号和清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