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维普里湾》里面咱们说到,盟军有计划通过挪威和瑞典援助芬兰,当然醉翁之意不在于酒。1939年12月19日在巴黎召开的盟军最高战争委员会会议上,法国提出,挪威和瑞典人民对芬兰的同情,可能会为盟军以帮助芬兰人为幌子,占领铁矿区提供机会。
2月5日在最高战争委员会的另一次会议上,甚至拟出了更具体的计划,主要由英国人来负责远征行动。 2月8日,英国参谋长建议投入10万人的部队。由于大部队需要保护交通线以及抵御德国对瑞典的进攻,只有两到三个旅,7,000至10,500人,可以帮到芬兰人。2月18日制定了登陆时间表,先头部队将于3月20日在挪威的纳尔维克(Narvik)上岸。为了保证登陆的时间,第一批补给船必须在3月12日离开英国前往挪威。
芬兰驻巴黎大使哈里·霍尔玛(Harri Holma)和武官帕索宁(Paasonen)上校努力工作,以促成盟军远征行动的实施。2月24日,英国驻芬兰大使戈登·韦雷克(Gordon Vereker)告诉芬兰外长坦纳,到4月15日,2万多盟军部队会抵达芬兰。四天后,他又说只有1万多,到达日期是4月15日到30日。
2月29日,法国大使马格尼(Magny)告诉坦纳,到时候会有2万部队来芬兰作战。3月3日,韦雷克承诺只派6,000英国军队在4月的第一周或第二周抵达。第二天,法国军事代表加内瓦尔(Ganeval)上校告诉里蒂总理,15,000法国军队和18,000英国军队,可以在4月10日至15日期间抵达芬兰。最后,3月7日,帕索宁上校从巴黎经伦敦带回来的消息,说会派57,500法国、英国和波兰军队,第一梯队15,500人可能在3月底抵达芬兰。
盟军的计划变来变去,看起来非常之不靠谱,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里面的变数太多。
首先这个美好的计划有一个始终无法逾越的障碍,那就是挪威和瑞典政府的态度。不论同盟国准备什么时候出兵,出多少兵,都要过境挪威和瑞典,需要征得两国政府的同意。英国和法国确实一直在做瑞典和挪威的工作,芬兰人也请求瑞典政府默许盟军通过,但是两国政府就是不答应。
原因很简单,无论是挪威政府还是瑞典政府,都不愿意冒着触怒希特勒的风险,给予德国敌人军队过境权。连英国远征军参谋长波纳尔(Pownall)将军都说:“我这辈子都没想明白,他们怎么可能同意?他们能从这里面得到什么好处?除了肯定德国会向他们宣战,他们的国家会成为战场。”
提出计划的人只好自圆其说,说一旦芬兰正式向盟国寻求帮助,挪威和瑞典的道德压力和公众舆论,会迫使两国政府同意给予盟军过境权。
这个说法靠谱吗?
好吧,就算这么理想的情况果真出现,挪威和瑞典同意了盟军的过境请求,那么结果会怎样呢?可能会更加不可预测,希特勒和斯大林同志可能被迫结成对抗盟军的实际军事联盟,从而彻底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个进程。芬兰和她的斯堪的纳维亚邻国,几乎注定会马上卷入到一场更大的战争当中去,这对芬兰或许是更大的灾难。
这也是芬兰人没有迫切请求盟军进行支援的原因之一,芬兰政府内部也有不同的意见,外交部长坦纳觉得这样对芬兰更加不利,曼纳海姆也认为,把挪威和瑞典卷进来,芬兰更没法打了。苏德联手打英法不一定马上能分出胜负,但是收拾起眼前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那可是手到擒来。
在寻求可能的外援的同时,芬兰政府也在尝试同苏联谈判。咱们前面说过,战争爆发第二天,芬兰就把那个一直看不清形势的政府换掉了。坦纳成为外交部长后,马上试图同苏联人重新开始谈判。
应芬兰外交部的要求,美国驻莫斯科临时代办12月1日,把芬兰人请求和谈的信息转达给苏联人。然而12月4日,莫斯科广播电台播出了莫洛托夫同志的声明,苏联只承认库西宁同志领导的人民政府,不会跟资产阶级的芬兰当局谈判。
同一天,针对国际联盟关于讨论苏芬冲突的建议,莫洛托夫同志正告国联秘书长:“苏联没有跟芬兰交战,也没有威胁芬兰人民,苏联与芬兰民主共和国之间保持着和平关系。向国联提出调解呼吁的霍尔斯蒂,并不是芬兰人民的真正代表。苏联认为芬兰只有一个合法政府,那就是芬兰人民政府,所谓的调解毫无必要,苏联与芬兰没有争议,相反,苏联与真正的芬兰政府有着良好的关系。”
既然苏联是这种态度,芬兰人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战斗。芬兰外交的重点,只好集中到从友好国家采购武器弹药上来。
德国人同情芬兰人,但是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决不会为了芬兰而得罪苏联。德国不准向芬兰出售武器,连意大利援助芬兰的武器过境德国,都不准许。
不过到了1月7日,有迹象表明,苏联开始考虑放弃库西宁同志的那个人民政府。但此时芬兰同苏联之间已经没有了外交关系,沟通只能通过第三国。
1940年元旦那一天,芬兰左翼剧作家海拉·沃利约基(Hella Wuolijoki)夫人写信给坦纳,说可不可以拜访她的老朋友、苏联驻瑞典公使柯伦泰(Kollontay),请她帮忙促成和平谈判。
这位亚历山德拉·柯伦泰(Alexandra Kollontai)同志,在早期的共产主义革命圈子里可是大大有名,影响了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个著名的主义“杯水主义”,就是这位柯伦泰同志的原创,年轻人没事儿可以多读读联共党史。
坦纳想这位神一道鬼一道的老太太靠不靠谱啊?不过跟帕西基维和里蒂商量后,决定让老太太先谈谈看,了解下苏联人的想法也是好的。1月10日,女作家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去跟苏联女外交官密谈。
接下来的三周里,两位多姿多彩的老太太,几乎每天都在酒店里秘密见面,见面取得了成效,莫洛托夫派亚尔采夫(Yartsev)同志和格雷尔(Grauer)同志到斯德哥尔摩。显然莫洛托夫同志也想了解下,芬兰老太太是不是认真的,是不是带着任务来的,如果是,芬兰政府是什么想法?
1月21日俩人跟芬兰老太太见了面,不过这两人只是来了解一下情况,没有权力展开谈判。既然莫斯科来人了,1月25日瑞典外交部就再次正式提议进行调解。1月29日,莫洛托夫同志回应瑞典外交部,说苏联政府原则上不反对同雷蒂和坦纳政府达成协议。莫洛托夫同志请瑞典人问一下,芬兰人愿意做出哪些让步。莫洛托夫同志特别指出,按照过去的条件显然不可能了,这么多血不能白流。
按照乌利约基夫人和瑞典前外交部长埃尔科的建议,2月4日坦纳秘密前往斯德哥尔摩会见了柯伦泰。不过在见柯伦泰之前,坦纳先去拜访了瑞典外交部长冈瑟(Christian Günther),告诉他说2月5日这天,盟军最高战争委员会正在巴黎开会,商议向芬兰派远征军的事儿。
冈瑟说这不好吧,最好是能通过谈判达成和平,要有军事援助的话,也只能是来自瑞典的军事援助,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卷入大战。
瑞典人担心自己被牵扯进来,坦纳说那你看吧,反正我们急需几万正规军的支援,几周内就得到达。
留下冈瑟在那里惴惴不安,坦纳从后门进入乌利约基夫人住的旅馆,与柯伦泰秘密见了面。柯伦泰同情芬兰人,想促成外交谈判,坦纳也想,并且擅做主张提出了些领土让步,请柯伦泰报告给莫斯科。柯伦泰同意了,说你先别回去,留在斯德哥尔摩等待答复。
第二天下午他们又见了面,柯伦泰说莫斯科拒绝了坦纳的提议,认为谈判的基础不够充分。在这种情况下,坦纳只好先回去了。
随后消息通过瑞典政府传递,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除了要汉科半岛,整个卡累利阿地峡和拉多加湖东北岸,都要割让给苏联,这让芬兰人如何接受?这时候战场上芬兰形势相当不错。
2月13日坦纳再次来到斯德哥尔摩,试图说服瑞典外交部长冈瑟、首相汉森和国防部长斯科尔德(Sköld),派瑞典军队援助芬兰,但是要求被拒绝了,他们担心这会引发德国进攻瑞典。
不知道是瑞典人太过多虑,还是不愿意帮忙,其实德国人并不反对瑞典支持芬兰。1939年10月16日和1940年3月4日,在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的谈话中,希特勒表示,如果瑞典与苏联作战,德国不会干预。元首只是警告说,如果让英国人在斯堪的纳维亚取得立足点,他就会采取行动。赫尔曼·戈林1939年12月6日,也向瑞典罗森(Rosen)伯爵做出了类似的保证。
坦纳空手而归,晚上得到消息,曼纳海姆防线被苏联红军突破了!
另一个意外的打击接踵而至,2月16日,一份瑞典报纸把坦纳秘密访问瑞典,瑞典政府回绝他援助请求的事儿,给捅了出去,一时间瑞典国内议论纷纷。首相汉森赶紧出来表态有这么回事儿,芬兰人确实求援了,而为了瑞典的安全俺们也确实拒绝了。2月19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也发表声明,为汉森的政策辩护。尽管国王的话比首相说的委婉,但也清楚地告诉了全世界,瑞典不会给芬兰提供军事援助。
这下子全世界都知道了,一直盯着这件事的苏联会不知道?好了,现在芬兰只剩下两个选择:求和或者请盟军干预了。
芬兰人会选择哪一个呢?请看下篇《和谈》。
全部请见:
冬季战争 01 – 夹缝中的芬兰 冬季战争 02 – 苏联同志的具体问题
冬季战争 03 – 去莫斯科谈判 冬季战争 04 – 再去莫斯科谈判
冬季战争 05 – 红军发言了 冬季战争 06 – 弱小的芬兰
冬季战争 11 – 曼纳海姆防线 冬季战争 12 – 遥远的北方
冬季战争 15 – 战线稳定下来 冬季战争 16 – 大莫蒂
冬季战争 17 – 准备进攻 冬季战争 18 – 卡累利阿地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