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战争(Winter War)说的是1939年到1940年冬天,爆发在苏联和芬兰之间的一场战争,也叫第一次苏芬战争(First Soviet-Finnish War)。虽然这场战争爆发前的三个月,以德国入侵波兰为标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已经爆发,但是这场苏芬战争,却不能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只是弱小的芬兰独自面对强大的苏联,打的一场短暂的战争。然而战争的影响却颇大,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跟着草根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场实力悬殊的对抗。
纵观其历史,芬兰一直能够感受到两边邻国的压力,其领土定期被瑞典和俄罗斯占据,并在瑞典和俄罗斯之间进行交易。1808年芬兰战争(Finnish War)俄国战胜瑞典后,芬兰又来到俄国手里,成为沙皇治下的一个大公国,由沙皇兼任芬兰大公直到1917年。因此说起来,到这场冬季战争爆发的1939年,芬兰获得独立还不到21年。
沙皇统治下的芬兰,拥有自治大公国的地位,说是俄国的一部分,不如说是沙皇本人的资产更为准确。因此在这九十年间,虽然有沙皇的总督和沙俄驻军在芬兰境内,芬兰的内部自治还是得到了尊重,芬兰人跟俄罗斯人之间也没有产生严重的摩擦,毕竟大家都是沙皇的子民。
那时候的欧洲就是这样,很多边儿都挨不着的土地,却属于同一个“国”,只是因为属于同一位皇帝或者国王。而这连在一起统治方式却有不同的情况,也很常见。
不过到了1890年代,情况就不一样了。此时民族意识兴起,俄国政府就想加强对芬兰的控制,难免要侵犯到芬兰宪法确定的自治权利,不能不激起芬兰民族主义者的抵触,他们领导了一场针对俄罗斯帝国主义的爱国抵抗运动。
这场从1899 年到1917 年的激烈冲突,让芬兰人认定俄国人对芬兰不怀好意,一心想着吞并芬兰,让芬兰丧失独立地位。而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上台后的所作所为,更是加深了这种印象。
1917年12月下旬成立的布尔什维克政府,承认了芬兰的独立,但在芬兰境内仍然有大量的俄国革命军人和水手。1918年1月这些人宣布成立工人政府,企图推翻新成立的芬兰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一场内战就此爆发。苏联给红军一方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物资,白军一方得到了瑞典和德国的援助。结果白军打败了红军,并对革命志士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残余的红军逃入苏联境内,在苏联成立了芬兰共产党。
此时苏联自己也陷入到红军和白军的内战当中,自然无暇帮助到芬兰共产党争夺政权。反而,芬兰政府支持德国和英国对苏联的武装干涉,支持白军打红军,有时候这些行动需要通过芬兰领土进行的时候,芬兰政府也没有表示反对。
苏联红军打败白军稳定住政权后,于1920年同芬兰在塔尔图(Tartu)签署了和平条约《塔尔图条约》(Treaty of Tartu),同芬兰建立起正式的外交关系,但却不能说是友好关系。芬兰政府觉得苏联共产国际领导下的那个芬兰共产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帮助苏联人颠覆芬兰政权,把芬兰置于苏俄的控制之下。芬兰人根本就不相信苏联人有什么善意,想要发展真正的和平友好关系。
芬兰的战略位置很重要,地缘政治意义重大。芬兰西部海岸以及奥兰群岛(Åland Islands),扼守着通往瑞典的海上通道,这是瑞典铁矿石出口中欧的必经之路。因此芬兰对于瑞典的安全,以及依赖瑞典铁矿石的德国的战争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遥远的北方,芬兰的佩察莫省(Petsamo)把苏联与挪威分开,并且直通大洋。在这里,芬兰边境距离苏联港口摩尔曼斯克(Murmansk),仅有一百公里,摩尔曼斯克是苏联通往公海的唯一不冻港,战略地位自不待言。此外,这里还有着欧洲储量最为丰富的镍矿资源,大家知道,镍是一种重要并且稀缺的战略金属。几大列强或出于战略考量,或出于经济原因,都在打着这一地区的主意。
芬兰东部同苏联有着一条漫长的共同边界线,这条边界线同苏联的摩尔曼斯克铁路并行,并且相距不远。咱们前面说过,摩尔曼斯克是苏联唯一通往公海的不冻港,通过摩尔曼斯克铁路与列宁格勒以及苏联内陆连接起来。摩尔曼斯克、摩尔曼斯克铁路以及列宁格勒,对苏联的战略重要性显而易见。
摩尔曼斯克铁路穿过的苏联东卡累利阿省(Eastern Karelia),居住着很多说着一种近似于芬兰语的东卡累利阿人。芬兰民主主义者认为这些人是大芬兰民族失落的部落,梦想着把这块土地,也统一到芬兰这个大家庭里,并且在1919年和1922年,都进行了尝试。
对稳固了政权以后的苏联来说,芬兰的力量微不足道,没有苏联人认为芬兰人会傻到敢于挑战苏联。但是如果有敌对势力以东卡累利阿地区为诱饵,诱使芬兰共同对付苏联,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芬兰对苏联利益攸关的地方不仅仅在于她的东部边界,南部海岸同样重要。从芬兰的汉科半岛(Hanko Peninsula)往东,芬兰湾里有一系列属于芬兰的岛屿。理论上讲,控制了芬兰南部海岸以及那些岛屿,就控制了芬兰湾以及通往列宁格勒的海上通道。芬兰独立后,沙皇政府为控制芬兰湾建立起来的防御体系,完完整整地被芬兰继承下来。这样苏联第二大城市、波罗的海唯一港口列宁格勒,大门掌握在芬兰人手中。
对苏联来说,最“要命”的还不是以上这些,最要命的是在卡累利阿地峡上,芬兰边境距离列宁格勒最近的地方,只有 32 公里。也就是说,如果芬兰在边境上架上重炮,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都在芬兰炮火覆盖范围之内,列宁格勒面临的“危险”显而易见。
这不能不让苏联同志担心,1920 年和平谈判期间,苏联代表就提到这一点,说你们芬兰独立,让曾经的圣彼得堡今天的列宁格勒, “陷入到难以生存的境地” 。
然而,地缘政治地位如此重要的芬兰,那个时候却是个人口不到400万的小国。相比之下,苏联人口1亿多,没有人相信芬兰能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更别提强大的苏联了。但是国力弱小的芬兰,显然也无法守住他们的国土,这就让苏联同志担心了。并且根据以往的历史和内战的经验,苏联人有理由假设对苏联怀有深深敌意的芬兰反动政府,不会反对敌视苏联的大国,利用芬兰领土对社会主义苏联进行侵略。
这种假设看起来不无道理,苏联人对此也是深信不疑,一直到 1933 年,苏联人都相信英帝国主义准备通过芬兰入侵苏联,而1933 年之后是德国。当然这是误判,1918 年通过波罗的海对苏联进行的武装干涉失败后,英国对在这一地区动武已经没有了兴趣,他们在那里的行为仅限于商业活动。
而希特勒的德国,也没有苏联同志所设想的那种意图。德国的想法是在欧洲爆发战争的时候,能确保挪威、瑞典和芬兰的中立,以便让德国的船只,可以自由地航行在波罗的海之上,让这一地区的资源可以安全地为德国所用。如果说在哪个方向上希特勒没有领土野心,那就是这个方向。
因此苏联人的两个假设,芬兰人对苏联很不友好,是正确的,芬兰人也没打算隐瞒这一点。于是这就让第二个假设看起来十分合理,即芬兰会允许苏联的敌人,借道芬兰入侵苏联。而芬兰人所有试图证明第二个假设是错误的行为,都被认为是欺骗,只是用来麻痹苏联人民而已。
双方这种互不信任的情况一直存在,即便是1932年芬兰和苏联缔结了《苏芬互不侵犯条约》(Soviet-Finnish Non-Aggression Treaty),并且条约于1934年进行了延长,也没有因此产生互信。芬兰虽然贸易立国,但是对苏联的进出口却很少,微不足道。另外苏联人还注意到,很多芬兰人公开表示支持希特勒重新武装德国。1936 年,苏联的军事评论员就说,芬兰机场的能力远远超出其国内需求,显然是准备供其它强权使用。
这种情况下芬兰采取的政策是怎样的呢?
1935 年 12 月,芬兰政府宣布同其它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一样,采取完全中立的立场。结果,这非但没让苏联人把心放下,反而引起了苏联人的警觉,因为苏联人注意到,德国欢迎芬兰的做法,支持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立。这其中是不是怀有不可告人的阴谋?现在表面上中立,届时迅速倒向德国,让苏联人措手不及?
当然,芬兰一再说明保持中立,是为了让芬兰避免卷入到大国之间的冲突当中去,但是苏联人根本不相信,而是认为芬兰意在阻挠苏联构建安全的防御屏障。
1936 年 11 月,列宁格勒第一书记日丹诺夫(Zhdanov)在发表的讲话中,说他领导下的城市是法西斯觊觎的目标,并且警告弱小的邻国不要玩火,如果他们真的支持侵略者的计划,“那么我们将不得不打开窗户,在红军的帮助下,看看那里在发生什么。” 这显然是发出了明确无误的警告,如果芬兰屈从于德国的计划,苏联可能不得不先发制人,进入芬兰领土“自卫反击”。
1937 年 10 月,《真理报》说所谓的斯堪的纳维亚中立,就是侵略者的帮凶。
对于苏联人的看法,芬兰人也不是不清楚。1936 年 11 月,芬兰驻莫斯科大使就报告芬兰政府说,苏联政府不认同芬兰的中立政策,如果想要改善同苏联的关系,需要做出些改变。
1936 年芬兰大选和 1937 年初的总统选举过后,左翼政党上台,新任外交部长霍尔斯蒂(R. Holsti)开始批评纳粹德国,把改善同苏联的关系,作为他的首要任务,并出访莫斯科。在莫斯科,他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利特维诺夫(Maxim Litvinov)、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Kliment Voroshilov)和其他苏联领导人进行了会谈。苏联领导人跟他说改善关系没有问题,但是芬兰必须首先做出一些具体的保证,确保芬兰的中立是真的。也就是说,要为防止第三国使用芬兰领土进攻苏联,做出具体的承诺。
外界高度关注这次访问,在此期间苏联也放松了对芬兰的宣传攻势,但是德国领导人,特别是戈林(Hermann Göring)对此表示了失望和担忧。芬兰右翼认同德国的立场,抨击霍尔斯蒂为追求同苏联合作的幻想,疏远了一位可靠的朋友。
其实右翼不必担心,霍尔斯蒂和芬兰的政府,没有也没有打算给苏联人他们想要的那种承诺。而没有这种承诺,苏联方面对芬兰的疑虑就丝毫不会减轻。
1937 年,一个德国海军分舰队对赫尔辛基的访问,在苏联媒体中引发了非常负面的关注,认为这是两国关系的大倒退。而德国代表团于 1938 年,来芬兰参加白军内战胜利 20 周年庆祝活动,也被苏联媒体做出了同样负面的解读。苏联媒体再一次声称,所谓的斯堪的纳维亚中立,实际上就是亲德,芬兰的所作所为显然只是意在欺骗苏联。
此时苏联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苏联放弃了通过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实现集体安全的想法,准备通过同希特勒的德国,或者同德国的对立面直接交易,来应对德国的威胁,同时加强西部的防御。而芬兰,显然是苏联西部防御重要的一环,苏联人开始要跟芬兰人探讨“具体问题”了。
这样的探讨将如何开场呢?请看下篇《苏联同志的具体问题》。
全部请见:
冬季战争 01 – 夹缝中的芬兰 冬季战争 02 – 苏联同志的具体问题
冬季战争 03 – 去莫斯科谈判 冬季战争 04 – 再去莫斯科谈判
冬季战争 05 – 红军发言了 冬季战争 06 – 弱小的芬兰
冬季战争 11 – 曼纳海姆防线 冬季战争 12 – 遥远的北方
冬季战争 15 – 战线稳定下来 冬季战争 16 – 大莫蒂
冬季战争 17 – 准备进攻 冬季战争 18 – 卡累利阿地峡
paragraph 3&4 , double copy ?
是的,修改过来了。新版Wordpress有点不熟悉,修改的时候没有弄好。谢谢指正。
羅剎,無論沙皇,魔鬼黨,還是現在的普丁丁,從來都是為侵略尋找任何藉口,哪怕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