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风雪魁北克城》,小雪依然在飘,风雪草根中离开魁北克城,
虽然雪一路上都在飘,但是高速公路上的积雪都被及时地清除,并撒上了融雪剂,所以地面上残留的冰雪化成了水。路倒是不滑,只是每辆车过都会带起一片白雾,这白雾飞溅到风挡玻璃上,便给玻璃蒙上一层白花花的斑渍。
草根试图喷水清洗,不知道怎么搞的,小福特左边的那个喷嘴还能喷出些来,右边那个却毫无反应,被冻上了?玻璃水应该是-20C的啊?
左边只好就着右边喷出的那点点水冲洗。
这样坚持着跑了一会儿,白蒙蒙的便布满了风挡,看不清前面的路和车了,只好下了公路来到加油站,
用加油站的刷子蘸着玻璃水,把车玻璃清洗干净。
然后再次上路,但是不久你看,白雾又开始蒙上了草根的眼睛,只好再次下路,再次清洗。
雪变大了,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
大雪来得正是时候,看来老天也知道草根的喷水装置不给力,特降大雪帮助草根洗刷玻璃。您别说,效果还真的不错地。
200多公里的路程,很快就到了蒙特利尔。到酒店安顿好,匆匆开上车就去寻找热闹所在。
一路上路两边玉树琼枝,看来这里雪下得不小。
右边出现一座宏伟建筑,草根右转把车开到院子里,院里冷冷清清,草根拍了张照片就离开了。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便是著名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主会场。话说蒙特利尔奥运会办得比较悲剧,15天的奥运会欠下的巨额债务让蒙特利尔市的纳税人花了20多年的时间才还清,可见资本主义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能力有多糟糕。
由于事先没有准备仓促上阵,结果摸了一圈儿也没摸到热闹的所在,
只好开车回去认真研究地图了,看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研究好地图,用GPS定好方位,开始出发。随着距离市中心热闹所在越来越近,交通越来越显拥堵,终于如同在中国常见的那样,被裹在前后左右的车龙里不得动弹。
等候时草根听到有救护车拉着警笛,从后方始来。这时,在中国见不到一幕出现了,前面的两列车龙开始蠕动。这里没有胡乱加塞的现象,并不需要严防死守,车与车之间跟得并不很紧,这时好处显现出来,右边车辆开始向前缩小跟前车的距离,等压缩出足够的空位,左边车道上的车并入,把车道让给救护车。
就这样,本来看起来严严密密的两列车,居然如同草根小时候玩的华容道一般,愣是挤出条通道,让救护车过了去。看!救护车现在已经跟到了大卡车后面。
继续努力,终于挤出的空间足够,让大卡车并入右边,救护车呼啸而去。
女儿顺手给旁边的饭店拍了张照片,这个可是怎么样都认不成“开封菜”了。
从车龙里出来到达,到达达尔姆广场(Place d’Armes)的时候,只能拍拍夜景了。
广场上周围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就是这座圣母大教堂 (Notre-Dame) 了,这是一座新哥特式的天主教堂。外表已经够美轮美奂了,内部更是让人惊叹,见《蒙特利尔的圣母大教堂》。
椅子不错,坐在这里感受下法国风情?您去感受,草根免了,太冻人了。
实践证明,不停地走动才能御寒。
实践还证明,拍照不能御寒,那冰冷的金属机身和镜头带走了草根手上的大量热量。哪个说金属机身好来着?还啥有质感,草根咋一点儿都没感觉到呢?这种天气端着这冰冷的家伙,草根真希望它是木头的,抑或塑料的也好。
四周高大的建筑,让广场显得很狭小。
走到码头上望了下,港口夜景并不动人,就转回头来。
路边这块红色牌子“ARRET”,出发前领导就告知法语的“停”就这么写,所以草根并没有在此牌前犯错。草根学习这个ARRET牌子的用法的过程详见《考取驾照》和《在爱德华王子岛开车》。
天气实在实在是太冷了,草根握相机的手指都冻麻了,草草拍了几张照片就赶紧钻回车内。
寒冷的天气让草根放弃后续计划,开车返回,再次路过圣母教堂。
找到一家自助餐厅,扶着墙进,扶着墙出。
好美的雪中夜景
冷啊,真冷!
“找到一家自助餐厅,扶着墙进,扶着墙出”。 哈哈,这句妙!扶着墙进是因为饿的,扶着墙出是因为吃的太饱。这篇以前看过,这几天我们这也才下过雪,才很冷过,现在再看,别有一番滋味
这几天这里又零上了,将暖冬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