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脑洞大开——二战时候纳粹德国单挑苏联,结果会怎么样?(上)》,继续脑洞大开的德苏单挑。
在实际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通过租借法案,苏联获得的同盟国援助大致如下:
18,700架战斗机,3,000门高射炮,11,000辆坦克,1,800门自行火炮,11,155辆战斗车辆,900门反坦克炮,7,784挺机关枪,23,000只汤姆森冲锋枪,131,633支步枪,375,833辆卡车, 51,503辆吉普车,35,170辆摩托车,1,981辆机车,11,800节车厢。8艘驱逐舰,105艘猎潜艇,197艘鱼雷艇,90艘运输船,1,500门海军炮,40,000步话机,400套雷达系统。
3,786,000条轮胎,991,000,000发子弹,317,000吨炸药,250,000件大衣,3,400,000套制服,5,417,000双鞋,25,000吨铜,27,000吨橡胶,4,000吨铝,2,800,000吨钢铁,802,000吨有色金属。2,670,000吨燃料,842,000吨化学制品,106,900,000码棉布,625,000码毛料,49,860吨皮革, 447,800,000吨食品, 476,000吨航空汽油, 还有其它10亿美元的军用物资,110亿美元的建筑机械。
大家可以看到,除了武器弹药,同盟国还给苏联提供了粮食和工业用的原材料和燃料。如果没有租借法案提供的这些物资,除了战场上力量直接削弱外,苏联还需要抽调更多的人手到工业和农业领域。租界法案提供给苏联的物资,折合当年的美元大约是120亿美元,这些都是免费提供的。当然脑洞一开,苏联没有了这些免费的东西,还是可以花钱买。鉴于苏联可能垮台,购买当然需要硬通货来支付。1941年苏联有大约28亿美元的硬通货,可以用来买大约1/4的租借法案提供的物资。不过,苏联会不会花光这笔硬通货,让经济面临崩溃的风险,就很难说了。租借法案提供的物资约等于苏联15%的总产量,这在1942年的战事中就要考虑进去了。
另一方面,德国因为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把全部力量投向东方。事实是1942年,德国每平方公里要遭受盟军120吨炸弹的轰炸,德国空军一半的损失也在西线。没有这个西线战场的话,德国的城市很安全,苏联没有什么战略轰炸能力。德国不需要像实际情况那样,投入100万人来进行国土防空,并把工业能力的25%用于生产防空装备。几千门88毫米炮可以解放出来,用于东线打T-34坦克,这种炮在2,500米的距离上就可以干掉T-34。此外,没有了英国皇家海军的海上封锁,德国可以进口任何他们缺少的原材料,还有石油。此刻德国周边都是友好国家,荷兰、比利时、瑞士都不希望跟苏联人作邻居,更愿意卖武器给德国人。美国人对卖武器也持无所谓的态度,谁拿钱就给谁。虽然比起西方列强,德国海军显得弱小,但是封锁苏联的摩尔曼斯克和北冰洋航线来,问题不大。被皇家海军打沉的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对苏联海军来说几乎是不可战胜的,或许德国人还可以把他们的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完成。
没有皇家海军,德国人也不需要再造1,000艘潜艇。这些潜艇花了德国人27亿美元,相当于6,900辆虎式坦克。要知道,那个时候一辆虎式坦克的造价也不到40万美元。西线战场牵制了德国很大的力量,没有西线战场,德国人也不需要搞一个大西洋壁垒防线,3,000枚V2导弹也用不着了。
这样脑洞开后,1942年苏联比历史上的实际情况削弱15%,而德国比实际情况强大的多。
1942年春天德国重新发起了对莫斯科的进攻,在莫斯科前线德军集中了18个装甲师,10个摩托化步兵师和60个步兵师,200万军队,5,000门火炮,1,600架飞机,2,300辆坦克。朱可夫也投入了7个集团军和苏联绝大部分后备力量。不过此时的苏军士兵训练不足,士气不高,还缺乏各种装备,缺吃少穿。
4月德军进攻开始,这次的目标依然是莫斯科,这将是这场战争决定性的一场战役。德军依然是两翼包抄,包围莫斯科。计划很好,实施起来仍有困难。苏联破旧的公路,给德军的后勤补给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部队得到的物资通常不到要求的一半。马匹成了比车辆更重要的运输工具,更能适应苏联的道路情况,撤退的苏军沿路破坏各种交通设施。
4月22日德军占领图拉,5月1日德军在莫斯科北方,苏军第16集团军的阵地上实现突破,苏军向东撤去,给防线留下一个巨大的缺口。西伯利亚赶来的第78步兵师堵了上去,同德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5月27日抵挡不住向东撤去,右翼的第30集团军包围的危险。此时德军已经进到距离莫斯科15公里的地方,他们已经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尖顶了。5月29日德军切断了两条通往莫斯科的道路,5月30日德军切断了图拉通往莫斯科的公路。至此,德军遭受了15万人的伤亡,苏军的损失更大。从3月份到6月份,苏军大约损失了150万人,面临被包围危险的苏军开始撤退。
6月2日,古德里安打开了从北方进攻莫斯科的大门,德军南方进攻箭头也指向了莫斯科背后,两翼德军均获得了足够的燃料,开始最后的攻势,苏军全面崩溃。苏联人把所有能够投入的力量,全部投了进去,企图阻止德军的推进,结果无济于事,还遭受沉重的损失。6月6日朱可夫命令全线撤退,6月7日德军包围了莫斯科。
1942年9月1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迅速成为一场血腥的战斗。因为苏联不是《日内瓦公约》的签约国,没有优待俘虏这个说法儿。德国虽然是签约国,但德国人也没有义务对非签约国的战俘实行人道对待。
现在苏联的三大城市都在德军的威胁之下,但是德国人也远离了他们的后勤补给基地。因此虽然包围了莫斯科,但是要拿下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就像包围列宁格勒一样。苏联的军工厂撤到了乌拉尔山脉以东,德国空军难以打击到那里。德国空军只有双引擎的中程轰炸机,比如He-111和多尼尔Do-217。德国人确实在研制远程轰炸机,航程甚至可以抵达纽约,不过要投入使用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
苏联的游击队依然活跃,但是这个对于大局来说无关痛痒,对提振士气或许有些作用,对收复国土来说没有什么影响。有些像日本陷入中国,游击战可能要持续几十年的时间。
不过对苏联来说,600万官兵阵亡、被俘或失踪,丢掉了40%的耕地。尽管苏联的人口资源比德国丰富,但是大量的军队没有粮食没有武器弹药,没有燃料就没法打仗。只有恐惧让苏联红军继续战斗。共产党的铁腕掌控着这个国家,也掌控着军队,让部队不至于瓦解。但是这个时候,跟一战后期布尔什维克暴动的时候,形势差不了多少。
斯大林知道民众处于暴动的边缘,他没法继续战争了。1942年10月16日,斯大林派代表团前往德国展开和平谈判,希特勒接受了。希特勒知道他可以赢得战争,但是代价太大。再说为什么要继续战争呢?他又不想要俄国的全部。和谈在雅尔塔举行,莫洛托夫代表苏联,戈林代表德国。而在斯大林格勒,残酷的战斗仍在进行。
1942年11月10日,苏联接受了大部分德国的和平条件,放弃波罗的海各国和乌克兰,将这些国家置于德国的保护之下。从俄国边界一直到莫斯科作为不设防的中立区,苏联提供战争赔款给德国。
这场最残酷的战争结束了。
战争结束后,苏联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到处都是反对共产党的骚乱。人们对战败感到屈辱,对几百万人战死受伤感到痛惜,斯大林处境艰难,他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担心手下的将军们造反。斯大林对朱可夫的忠诚表示了怀疑,1941年的时候,斯大林就警告朱可夫说,如果他让德国人进入莫斯科的话,他就死定了,现在他信守了承诺。1942年12月3日,朱可夫被处决,这是斯大林最后一个错误。朱可夫的死让苏军的将领们担心,1937年的大清洗会再次爆发。就在朱可夫被处决两天后,军事政变爆发,斯大林被推翻。铁木辛哥、沙波什尼科夫、科涅夫还有赫鲁晓夫一些人,把斯大林和他的子女软禁到古比雪夫。随即第二次苏联内战爆发,多个派别相互厮杀。这些派别主要有两大阵营,一个是听命于赫鲁晓夫的临时政府的,另一个是贝利亚领导的忠于斯大林的,此外还有一些趁机作乱的分离主义分子:哥萨克、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等等。外部势力日本,英国和美国都参与其中,希望战后能获得一些利益。斯大林和他的子女在1943年被处决,1946年内战以赫鲁晓夫的胜利结束。
日本在美国的约束下从中国撤军,阿尔萨斯和洛林也在德法之间的谈判下,做了分割。1943年卢森堡并入德国,尽管国际上有争议,但是无碍大局。
1949年大选贝当下台,唯一没有卷入大战的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权。1947年美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48年德国爆炸了原子弹,1951年是苏联,从此世界大战不再可能爆发。1951年,希特勒提议成立轴心联盟,这是一个欧洲自由国家的联盟,欧洲不再有经济上的边界,欧洲各国纷纷加入这个联盟。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死于1964年,随后德国和意大利缓慢地走向民主,佛朗哥的西班牙也是如此。大英帝国继续保有殖民地,同样地,欧洲其他殖民大国家的殖民地,也存在了更长的时间,可能非洲和中东的生活,比现在更好吧?
以上是这个人的脑洞结果,感觉这家伙是希特勒粉丝,还是铁粉那种,希特勒有那么高的政治智慧吗?轴心联盟是一个自由国家的联盟?还有,摆脱了殖民统治的中东各国,过得比过去更差?
最后咱们用一曲《牢不可破的联盟》来结束本篇。
美国有一批学者认为二战时支持苏俄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
美国是个多元社会,各种思想都会有。不过在二战那个历史时刻,看起来国家社会主义似乎是比苏俄更大的威胁,并且更有获胜的可能,只好先帮弱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