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阿波罗湾后,大洋路便离开海岸线。虽然一路上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牧场草木繁茂,但没有了海景的大洋路,总是缺乏了点灵气。于是,见到左边又出现一个观景台的标志,立刻毫不犹豫地转了上去。
一条石阶通往崖下,便是著名景点吉布森石阶Gipson’s Steps。
吉布森石阶开始于19世纪被人工雕凿在悬崖之上,后来被混凝土阶梯替代。
沿着石阶下到吉布森海滩上,右边是悬崖绝壁,海水扑打着沙滩和石灰岩壁。
从石阶回到崖上,开车回到大洋路向西,很快面前就出现了十二门徒Twelve Apostles的标志,右转到停车场停好车。
云中透射出的霞光照耀在依然矗立的门徒们身上,海水依然拍打着门徒们,以及门徒身后的岩壁。
十二门徒Twelve Apostles是维多利亚最有名的岩石群,伸向大海的海岬被海水侵蚀,形成了这些孤零零的岩石堆。
如果没有充裕的时间,很多人就驱车径直来到这里,然后就可以回去跟人家说来过大洋路了,很多旅游团也正是这么干的。
孤立海中被海风海浪侵蚀了几千万年的门徒们,似乎现在只剩下七位还是六位了?那还不改名字为“六门徒”或者“七门徒”?
数过门徒数,草根看了下地图,此处离阿德莱德还有700公里的样子,看来不能在此露宿明早看日出了,那样明天一天都要在狂奔中度过。走吧,继续向前,至少赶到瓦南布尔。
经过小镇坎贝尔港Port Campbell,这个小镇刚好位于大洋路精华地段,如果单玩大洋路,下榻在这个小镇是个不错的选择。
又一个指示牌把草根引导到一个观景台,海洋雕塑石拱门Arch出现在眼前。
这一段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伸出于咆哮的海面上,数千年来海浪与潮汐一直不停地冲击着松软的岩石,
伦敦桥London Bridge,呃,现在应该叫做伦敦拱了。原来是与陆地相连的两胯岩石拱桥,因此叫做伦敦桥。1990年,连接陆地的那一跨坍塌,成了如今的这个样子。
据说坍塌时候两个游客还在拱桥的外头,坍塌后两个人立刻被隔离在“岛”上了,等待了好几个小时后才被直升机救回。
这让草根想起了孩子小时候听过的一首英文歌曲:“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my fair lady ……”
可怜的伦敦桥是不是被她们唱塌的?
大洋路结束于瓦南布尔Warrnambool以东12公里处,在这里同普林西斯公路Princes Hwy会合,然后继续通往南澳州。
赶到大洋路上最大的城市瓦南布尔时候天已经黑透。瓦南布尔最早是一处捕鲸和航海的小站,现在是商业中心,有迪肯大学的一部分。找到BIG4依然客满,不过咱不怕,咱是房车。在Lake Pertobe湖边上的公园停车场里把车停好,拿出中午在阿波罗湾采购的牛肉,在烧烤炉上慢慢烤着,就着车上熬好的稀饭炒好的菜吃了。
饭后洗漱、如厕、睡觉。
其他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