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战争 24 – 资本主义的芬兰

上篇《和谈》里面咱们说到,芬兰政府接受了苏联的条件,实现了和平。

对于不了解内情的芬兰公众、下级官员以及部队的官兵来说,停战的消息来得比较突然。几个小时后,随着条约里苛刻条件的公布,芬兰人的情绪开始变得不再稳定,特别是北方荒野里的部队官兵,我们不是成建制地歼灭了苏联红军吗?

北方战线确实有理由对胜利充满信心,此外芬兰政府为了保持国民的战斗意志,利用对新闻和广播的控制,给人一种军事局势可控的印象,还说有可能获得外部援助,这点倒是没有撒谎。因此战败的消息来得比较突然,给了芬兰国民当头一棒。

中午时分,外交部长坦纳通过广播电台宣布了条约的内容,并向公众解释了为什么要接受如此苛刻的条件。在提到挪威和瑞典的时候,说他们“断然拒绝”英国和法国军队的过境,“因为他们严格中立的态度”。

“……如果其他人不能或者不想帮助我们,那不是我们的错……”

芬兰报纸用黑框框住和平条款,到处都降半旗,全国开始自发地哀悼,眼泪在芬兰人的眼中流淌。芬兰不得不割让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比整个瑞士的国土面积都大,并且大部分是东南部长期有人居住的地区,新的边界与1721年《尼斯塔条约》(Treaty of Nystad)划定的边界大致相同。

割让地区生活着45万芬兰人,占芬兰总人口的 12%,还有占芬兰12%的森林、17%的发电能力、15%的木材加工业和17%的铁路。

生活在割让地区的45万芬兰人,绝大多数思想意识落后抵触共产主义,99%的人不愿意沐浴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为此,芬兰政府不得不进行了大规模的搬迁工作。

生活在战区里的人很多战前就已经疏散到了别处,但还有大约20万人要在12天内搬走,芬兰政府动员了所有能动用的火车和汽车来完成这项工作,甚至部队撤走的时候也必须帮助平民,把能带的东西都带上。即便如此,仍有大量的家当被放弃,几百头牛被宰杀。

芬兰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的土地重新安置计划,给这些占总人口12%的人寻找新的家园和生计。

大约有800名芬兰战俘获释,其中50人没有回芬兰。

5,000苏联战俘回到苏联,据说等待他们的命运除了枪毙,就是进劳改营,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认为所有当俘虏的人都是可耻的叛徒。

1940年3月31日,苏联把芬兰割让的卡累利阿地峡上的土地,划给“独立的”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也就是库西宁同志领导下的那个人民政府的共和国。1956年这个共和国降格为自治区,降格之前库西宁同志一直担任这个共和国的总统。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苏联红军在三月份已经扭转了战局,即将获得全面胜利,为什么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要跟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的芬兰反动政府签署和平条约,而不是跟他的芬兰人民政府?

这是因为斯大林同志担心战事拖下去,迟早会把英法远征军招了来,把社会主义苏联卷入到“资本主义列强的战争”中去。投入到芬兰战场上的庞大的红军部队,可能会因为春季解冻而陷在那里,给西方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

另外征服芬兰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梅列茨科夫同志在回忆录中提到,这场战事原本以为会是一场两到三周的特别军事行动,后来却演变为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苏联红军前前后后投入了120万部队、1,500辆坦克和3,000架飞机。小小的芬兰值得强大的苏联付出这么大的牺牲吗?显然不值得。

在这105天的血腥战争中,苏联方面确切的伤亡人数可能永远无法知晓,应该是介于莫洛托夫同志承认的48,745人死亡,158,863人受伤,和赫鲁晓夫同志提及的100万死亡之间。芬兰估计苏联红军的损失是17.5万到20万人死亡,230万人受伤。苏联官方历史对此讳莫如深,只是承认他们的伤亡“过大”,并且是可以避免的。

红军的另一大损失是颜面尽失,早期阶段的惨败比后期阶段的成功,更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苏联红军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不过到底元首有没有因为苏联同芬兰之间的这一场冬季战争,而错误地估计了苏联红军的实力是个谜。在1940年3月8日写给墨索里尼的信中,元首正确地指出:

苏联人从来没有打算发起这场战争,否则他们会选择另一个季节。……毫无疑问,芬兰的抵抗很快就会被打破。……除非经过最充分的准备,否则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那样的地形上,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条件下,取得其它结果,不光是苏联人会栽跟头。

希特勒对苏联能力的低估,可能是由于德国在1940年春天晚些时候,非常轻松而迅速地征服了法国,产生的自己不可战胜的错觉。

而战略上,战前苏联假设芬兰的领土可能会在未来的冲突中,为敌人所用。这在那个时候是个很不靠谱的假设,但是这场战争之后,却是铁一般的事实了,芬兰反动派一定会在社会主义苏联遭到痛殴的时候,踹上一脚,这便是在接下来的“继续战争”(Continuation War)中芬兰做的事情。当然,这场战争就不在《冬季战争》这个系列的讨论范围里了。

另外,苏联要求必须在芬兰的汉科半岛有个基地,说可以保卫芬兰湾保卫列宁格勒。结果苏德战争爆发后,不到三个月德军就横扫芬兰湾南岸,迅速逼近列宁格勒。然后德国军舰就可以在汉科半岛上的苏联岸炮射程之外进入芬兰湾,汉科基地变得毫无价值,苏联驻军不得不从海上悄悄地撤离了汉科。

苏联从冬季战争中获得的唯一有实际意义的收获,是从教训中学来了很多东西,并做出了改进。苏联最高军事苏维埃在1940年4月14日到17日开了七次会议,总结对芬兰战争的经验和教训,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苏联把过去的军衔制度和军事纪律重新引入红军,让专业军官成为“战斗部队的唯一领导”,而不是凡事都要请示政治委员。虽然没有足够的时间让红军充分落实这些改革措施,但1941年在面对当时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德军的时候,苏联红军的表现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德军承认二战中苏军的冬季装备非常出色,而且他们的滑雪部队组织良好,也算是冬季战争的一大贡献。

在这场战争中,芬兰23,157人战死,43,557人负伤。那个古老的谚语,“一个芬兰人顶得上十个俄罗斯人”,似乎得到了有效的印证。当然,从人口比例上来看,芬兰人的损失要比他们的敌人惨重得多。

也许有人会问,芬兰人打这样一场代价高昂的战争值得吗?

对于芬兰人来说,这场战争的最大意义在于,苏联的和平条约最终没有与库西宁同志领导的人民政府签订,芬兰人保住了他们的自由、独立以及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即便是后来发生了继续战争,芬兰加入到纳粹德国阵营一边并随着德国战败,芬兰也只是割让了更多的领土,并没有如波罗的海三国那样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沐浴上社会主义的阳光,芬兰共产党也未能如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那样取得领导地位。

所以您要是问芬兰人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打这样一场战争,是不是值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主要参考书目:

The white death: the epic of the Soviet-Finnish Winter War

作者:Chew, Allen F. 1971

……

Finland, 1939-1940

作者:Upton, Anthony F. 1974

……

The winter war: Finland against Russia, 1939-1940.

作者:Tanner, Vaeinoe, 1881-1966. 1957

……

Stalin and the Soviet-Finnish War, 1939-1940

作者:Kulʹkov, E. N. (Evgeniĭ Nikolaevich); Rzheshevskiĭ, Oleg Aleksandrovich.; Shukman, Harold. 2002

……

全部请见:

冬季战争 01 – 夹缝中的芬兰                               冬季战争 02 – 苏联同志的具体问题

冬季战争 03 – 去莫斯科谈判                               冬季战争 04 – 再去莫斯科谈判

冬季战争 05 – 红军发言了                                   冬季战争 06 – 弱小的芬兰

冬季战争 07 – 势如破竹                                       冬季战争 08 – 危如累卵

冬季战争 09 – 准备反击                                       冬季战争 10 – 初尝胜果

冬季战争 11 – 曼纳海姆防线                                冬季战争 12 – 遥远的北方

冬季战争 13 – 莫蒂                                              冬季战争 14 – 白色死亡

冬季战争 15 – 战线稳定下来                                冬季战争 16 – 大莫蒂

冬季战争 17 – 准备进攻                                       冬季战争 18 – 卡累利阿地峡

冬季战争 19 – 不祥之兆                                       冬季战争 20 – 拉多加湖以北

冬季战争 21 – 维普里湾                                       冬季战争 22 – 试探

冬季战争 23 – 和谈                                              冬季战争 24 – 资本主义的芬兰


2 Comments:

  1. 赞!和当下俄乌共同点甚多;帝俄真没怎么变过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