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战争 07 – 枪尖还是炮利?

上篇《总参谋部》里面咱们分析法国军队和普鲁士军队在战略层面上的优劣,本篇再从武器装备和战术上比较一下两军。1870年在步兵、炮兵和骑兵领域里,理念都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普鲁士军队采用了后膛装弹的德莱赛针发枪(Zündnadelgewehr),而奥地利军队还使用前膛装弹的步枪。当时的步枪没有弹匣,都是装一发子弹打一枪,这样采用后膛装弹步枪的普军,可以在卧倒或者蹲伏状态下装填子弹,而采用前膛装弹步枪的奥地利士兵,只能把枪立起来从枪口把发射药和子弹送进去,装弹速度要慢很多,还不好隐蔽。这个优势让普鲁士步枪的发射速度,是奥地利步枪的四到五倍。奥地利人每打一枪,普鲁士人可以打四五枪,最后造成的伤亡比也是四五倍。这场战争中普鲁士军的命中率仅是1:250,也不算高,但是因为火力密度大增,给奥地利军队造成巨大的杀伤,以至于奥地利迅速要求停火,这也是拿破仑三世来不及进行干预的原因之一。

239158_23

当时奥地利军的另一个问题是,依然采用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密集队形,这在火力密度大增的1860年代,招致重大伤亡并不意外。那之前1859年同法国的战争,双方都还采用这个模式。所以法军若是真的干预的话,可能也会遭受类似奥军的严重伤亡。为了应对这种新形势,1867年拿破仑任命尼埃尔为战争大臣,给了他极大的权力来进行军事改革。

chassepot

尼埃尔的第一个成果是新式步枪。安东尼·夏塞波(Antoine Chassepot)和他的工程团队,抓紧研制出新式后装步枪装备部队。法国的这种新式的夏塞波步枪,大大优于普鲁士军队仍在装备的德莱赛步枪。普鲁士的德莱赛步枪因为是后膛枪,有一个枪膛闭锁的问题,通俗地讲就是枪膛密封问题,密封不好后面漏气会伤着自己。为了降低这种风险,普鲁士人降低了膛压,这样带来两个问题:首先是牺牲了射程。德莱赛针发枪的有效射程只有400码,有经验的射手才可以做到600码,就是这样漏气风险依然存在。而法军新式的夏塞波步枪却不会,夏塞波步枪设计合理并带有橡胶密封圈,这是来自印度支那橡胶种植园的产品。因此夏塞波步枪有效射程达到1,000码,最大射程可达1,500码。其次普鲁士步枪的膛压低降低了子弹的初速,导致威力降低,经常的结果是能把人打伤而不是打死。此外法国夏塞波步枪轻巧,便于操作,一分钟可以发射8-15发子弹,这又高于普鲁士步枪4-5发子弹的水平。1866年战争中领先的普鲁士步枪,到1870年的时候就显得落后了。夏塞波步枪的口径小是11mm,德莱塞步枪是14mm,这也是一个优势。口径小意味着子弹轻,子弹轻意味着步兵携带量大。法军每人可以带105发子弹,而普军最多70发。

Montigny_Mitrailleuse

除了夏塞波步枪,法军还有一种划时代的步兵武器,就是世界上第一种机关枪蒙蒂尼机枪(Montigny mitrailleuse)。这种比利时人发明的枪跟现代机枪的原理不一样,更应该叫做“排枪”,有37根枪管一轮能发射37发子弹。法国人采用后改为25根枪管一轮可以发射25发子弹,操作熟练的机枪手一分钟内可以打四五轮,相当于射速每分钟100多发,这在那个年代可是一个极高的射速。法国兵给它起了个外号叫“磨咖啡机”,这东西有900公斤重,法国人更拿它当炮使。

不过1866年后法国并没有开发出适合新式步枪和机枪的战术,尼埃尔是工程师出身,看到1866年普奥战争中火力密度大增,现代火器的杀伤力惊人,于是他为法军设计的战术倾向于防御。同普军加强火力的趋势相反,法军每个旅装备了1,000把铁锹和斧子,法军可以在25分钟内挖出将近1米深的战壕。在战场上相遇,可以想见的情形是,普军会展开他们的部队发起进攻,法军迅速挖好战壕,然后用他们的武器从战壕里朝普军射击。

法国步枪的射程远远大于普鲁士步枪,让普鲁士国王很是担心,怕普军在完成对法军的包围之前,就已经被大量杀伤。一度毛奇叮嘱驻法国武官瓦德西说:“不要再给国王渲染法军步枪的厉害了,国王看了报告心情沉重”。

不过要取得完全的胜利,进攻还是必须的。法军在进攻战术上并没有什么改进,战场中机动的最小单位依然是营级规模。而《普奥战争》已经证明,这么大规模的编队,战场上会被密集火力屠杀。相比之下,普军在战场上的主要机动单位是连,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拆成排,这就意味着普军不但可以从正面压制对手,还能从侧翼包抄。毛奇在评论《普奥战争》的胜利时这么说道:”我们胜利的秘密在于腿,成功源于行军与机动。“法国人真应该学习一下毛奇的文章,认真研究一下普鲁士人的军事思想。当然,法国人也不是不知道普军的战术,但是他们不愿意学也没法学。分割成小单位行动,需要士兵具有高度的纪律性和自觉性,需要下级军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受过教育,接受过爱国主义洗礼的普鲁士士兵可以做到,法国的兵痞做不到。不过如果只是步兵对步兵,法国的步枪优势还是能压制住普鲁士人,但是打仗不是步兵对步兵的单挑,是各兵种的合成作战,普鲁士人有对付法国优势步枪的利器。

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奥地利人接受了先前1859年对法战争中吃了法国大炮亏的教训,改进了火炮和战术。他们把大炮集中起来,对普军展开密集轰击。野战中奥军平均每门炮发射了118发炮弹,而普军只打了50发,密集炮火一度打得普军步兵非常艰难。在克尼格雷茨战场上,平均每门奥地利炮发射了217发炮弹,炮火密度一度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的魏玛共和国总统兴登堡当时是排长,他回忆说,几分钟内他所在的连,带连长在内的一半人被炮弹撂倒。可惜奥地利步兵战术笨拙,没能很好地利用上炮兵的优势。战后普军调查发现,普军的大部分伤亡是由对方的炮火造成,而不是子弹和刺刀。

像奥军接受1859年战争的教训一样,普军也接受了1866年战争的教训,开始改进了大炮和炮兵战术。战后1867年克虏伯钢制后膛炮进入普鲁士军队装备序列,这种钢制炮管的克虏伯炮膛线好、后膛装填,采用触发引信,口径更大,野战炮是6磅炮,重炮是24磅炮。而与此同时的法军,仍在使用过去前装的铜制“拿破仑炮”,分别是4磅炮和12磅炮,都比普鲁士炮差。法国炮仍然需要从炮口装填,射速慢了很多不说,引信还是非常不可靠的定时引信,通常设定在1,300码或者2,500码爆炸。您要问炮弹刚好不是落在设定好的距离上呢?那就要么早炸要么等一下再炸,让机灵的敌兵有时间跑开。

战术上普鲁士炮兵也接受了1866年《普奥战争》中取得的教训,拿破仑风格的集中炮兵可能使步兵缺乏直接支援火力,但把炮兵均匀分配到战线上,又会丧失其决定胜负的集中轰击能力,所以炮兵也需要机动起来。好在19世纪末的火炮已经变得更轻、更灵活,通信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在战斗中随时把炮兵进行组合,实现了两种倾向的平衡。普鲁士的战术更加强调步兵和炮兵的协同作战,炮兵指挥官将通过战前任务简报,了解整个战场态势和步兵的作战任务,然后在战场上主动与步兵协调作战。通过与步兵的紧密配合,普鲁士炮兵在尽可能近的距离开火,并选择最好的炮位。而法国炮兵,通常选择在最大距离上开火,丝毫不愿承担风险。

骑兵在各国军队中一直都是贵族一般的存在,因此也最抗拒改革。其实从1840年代开始,由于步兵武器的进步,骑兵向装备来复枪的步兵冲击,就已经是一种自杀行为了。对《克里米亚战争》中著名的《轻骑兵冲锋》,法国人现场观感就是“看起来很美,但是找死”(c’est magnifique, mais ce n’est pas la guerre)。但是不论法国还是奥地利的骑兵仍然因循守旧,恪守拿破仑时代的战术。1859年战争和1866年战争骑兵大都打了酱油,1866年7月3日,2个重骑兵师的奥军企图迟滞追击的普鲁士步兵,结果差不多成了英国《轻骑兵冲锋》的重现。在步枪和炮火的打击下,还没有接近普军,三分之一就非死即伤,迅速崩溃。事实证明,骑兵的“肉墙”难挡近代枪炮的火网。

1024px-Custozza1866

1866年时候的普鲁士骑兵还不如奥地利骑兵,毛奇觉得他们在未来的战场上,不再是一支有效的突击力量,于是对骑兵进行了大量改革。毛奇取消了那些过时的带着胸甲的重骑兵,让骑兵轻型化,并且不再是一支独立作战的部队,主要任务改为侦察和骚扰敌军,隐藏本方的作战意图。行军的时候走在步兵的前面进行侦察,或者跟在步兵的后面进行掩护,看起来更像现代骑兵。当然现代已经没有骑兵,全部机械化了。

以往的骑兵都是盛装,普鲁士骑兵开始普通着装,军马也不需要自己购买,而是由国家统一配发。这带来一个意外的好处,普鲁士骑兵军官显得更加英勇无畏,就像一个英国军官说的:“一个英国军官骑着花200个金币买来的马,可不敢这么勇敢。”

普奥之战过后,普军要求骑兵军官学习法语,为未来的普法战争做准备。

法军也意识到骑兵的战术需要改变,但是并没有做出行动。1870年投入战争的时候,同1859年时候一样,还是华丽的盔甲。尼埃尔短暂的战争大臣生涯中,也没来得及解散42个重骑兵中队。在1870年代武器达到的4公里射程中,骑兵已经是没有冲击力的兵种了。

俾斯麦修改后的埃姆斯电报,对法国公众舆论产生了如他所期望那样的影响。法国外交部长格拉蒙特说他觉得“刚刚收到一记耳光”,而反对战争的梯也尔被“叛徒”和“普鲁士人”的骂声淹死了。拿破仑三世的总理埃米尔·奥利维尔宣称,法国已经做好了准备,他将“轻松地”接受这一使命。1870年7月15日,法国投票通过对普鲁士宣战的决议,四天后,法国对普鲁士正式宣战。而南德意志各邦也正如俾斯麦预料的那样,站到了普鲁士这一边,一切尽在俾斯麦的谋划之中。

戏台搭好大幕拉开,十九世纪后期世界上最强大的两支陆军即将展开对决,战斗将如何打响呢?请看下篇《莱茵军团》。

其它请见:

普法战争 01 – 最弱的大国普鲁士                                 普法战争 02 – 拿破仑三世和俾斯麦

普法战争 03 – 普奥战争                                                普法战争 04 – 必有一战

普法战争 05 – 埃姆斯电文                                            普法战争 06 – 总参谋部

普法战争 07 – 枪尖还是炮利?                                     普法战争 08 – 莱茵军团

普法战争 09 – 萨尔布吕肯                                            普法战争 10 – 维桑堡

普法战争 11 – 沃尔特                                                   普法战争 12 – 弗罗埃斯克维莱

普法战争 13 – 斯皮舍朗                                                普法战争 14 – 犹豫不决

普法战争 15 – 马尔拉图                                                普法战争 16 – 格拉韦洛特

普法战争 17 – 圣普里瓦                                                普法战争 18 – 海上行动

普法战争 19 – 通往色当之路                                         普法战争 20 – 色当之战

普法战争 21 – 国防政府                                                普法战争 22 – 梅斯之围

普法战争 23 – 奥尔良                                                    普法战争 24 – 卢瓦尔军团

普法战争 25 – 巴黎围城                                                普法战争 26 – 最后一搏

普法战争 27 – 和平来临

4 Comments:

  1. 枪尖还是炮利?
    枪尖

匿名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