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战争 02 – 拿破仑三世和俾斯麦

上篇《最弱的大国普鲁士》里面咱们说了1860年代的普鲁士,说到了普鲁士的发展,也说到普鲁士的问题。相对于国土分裂的普鲁士,法国的地理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大约呈六边形的法国三面是海,另外三面分别由比利牛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孚日山脉这三个地理屏障,把法国同其他地区分隔开来。地理优势让法国获得了800多年的统一,也一直让法国保持着欧陆角逐的大国地位,法奥争霸、法英争霸一直是欧陆战场的主旋律。

此时统治着法国的是皇帝拿破仑三世——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生于1808年,1815年拿破仑战争失败后,法国复辟的波旁王朝把拿破仑家族全部赶出法国。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也不例外,从瑞士到德意志,又到了意大利,最后去了英国。

年轻时候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是个思想浪漫富于冲动的年轻人,对叔叔的理念非常赞同,还参与了志在意大利民族统一的烧炭党运动,为此1830年还差点儿被抓,不得不逃到英国。

1815年后法国损失了很多领土,割让给荷兰、德意志和皮埃蒙特。其后的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曾经想要回来,但是英国一不同意法国就退缩了,让比利时独立出来。

拿破仑时代法国在人口、军事实力和工业时代前的经济资源上藐视欧洲。不过到了拿破仑三世时代,虽然仍是欧洲一流强国,但硬实力上的领先已经没有那么悬殊。此时的法国有3,500万人口,差不多是列强的平均数吧。工业化在缓慢地进行,工匠和小商贩们由于担心他们的利益会被大工业和大百货商场侵蚀,抗拒着这种变革。

Alexandre_Cabanel_002_调整大小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是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总统,成为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的。能当上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总统,跟他姓波拿巴有很大关系,跟他的口号是“大法国”也有很大关系。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认为自己的天命,就是为法国打破维也纳体系对法国的封锁,因此乐于看到维持维也纳体系的几个大国,在东方问题上进行争斗。甚至推波助澜,挑起克里米亚战争,狠狠地收拾了一下俄国,恶心了一下奥地利。1856年英法联军打败俄国,《巴黎和约》签订,俄国被削弱,俄奥关系彻底破裂,英国光荣孤立,一时让法国成为欧洲的仲裁人,国际地位得到极大膨胀。

然而这个克里米亚战争和巴黎和会带给法国的荣耀,大都是虚的。此时早已称帝成为“拿破仑三世”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想要的是从欧洲版图的变化上,为法国带来实际的利益。随着俄国被打败,拿破仑三世把注意力转向了奥地利。奥地利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法兰西民族国家的理念相悖,奥地利统治下有德意志人,意大利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匈牙利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罗马尼亚人、波兰人和乌克兰人。拿破仑三世觉得各个民族都想独立,也都应该获得独立。他有一个梦想,要建立一个欧洲合众国,这个欧洲合众国以巴黎为首都,法国有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总之各种自信来成为欧洲的领袖。

于是拿破仑同皮埃蒙特-萨丁尼亚(Piedmont-Sardinia)结盟,开始了对奥地利的战争。1859年法国皮埃蒙特联盟打败奥地利,奥地利的两个意大利省份伦巴第(Lombardy)和威尼斯(Venetia),被迫割让给皮埃蒙特,皮埃蒙特如约将萨伏伊(Savoy)和尼斯(Nice)交给了法国。拿破仑三世支持皮埃蒙特打奥地利的初衷,是想打击一下这个老对手,顺便实践一下自己“民族国家”的理念,再获得些领土实惠。但是事情一旦开始,就由不得他了。1860年皮埃蒙特迅速统一了意大利,第二年维克多•埃曼纽埃尔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登基成为“意大利国王”,一个新的大国意大利,就在法国的旁边诞生了!这让拿破仑三世无法干预。拿破仑三世对公众说的是,法国投入对奥地利的战争,是为了把意大利从奥地利手里“解放”出来。把自己放到了这么高的道德制高点上,再下来就有点儿难。这时候您还能再让法国出兵,去阻止皮埃蒙特“解放”意大利的其余部分?拿破仑三世只好跟着庆祝意大利统一了,这也成为法兰西的“伟大成就”之一。要说拿破仑三世对这个局面非常不满意也不对,拿破仑三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民族国家好歹也跟他的理想合拍。

拿破仑三世是民选的“皇帝”,跟那些“君权神授”的君主们不同,要顾及到民意。拿破仑三世不是一个善于左右民意的政治家,大多数时候不得不顺从民意,不能像有些政治家那样,完全采取现实政治的立场,比如他的对手俾斯麦。

1815年愚人节那天出生于一个普鲁士普通贵族家庭的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在外交上则完完全全走现实政治的路子,这从俾斯麦有时候看起来互相矛盾的做法中,就可以看得出来。1850年代俾斯麦曾就跟拿破仑三世有过接触,那个时候普鲁士人恨死了法国人,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人把普鲁士人揍了个臭死。俾斯麦从拿破仑三世身上看到了复仇的希望,俾斯麦认定这个拿破仑三世是个志大才疏的人,远远不及他那雄才伟略的叔叔。同时也敏锐地察觉到,拿破仑三世的“民族原则”,必定会得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或者说“各族人民的监狱”的俄国和奥地利。普鲁士可以像加富尔伯爵利用这一点统一了意大利一样,利用这一点来为普鲁士谋得实惠。

1860年代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主要对手还是奥地利,普鲁士此时仍然不够分量。普鲁士同奥地利有个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斗争,奥地利要求普鲁士接受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的领导地位,法国则要普鲁士同奥地利决裂,在法国的帮助下组织德意志联邦。1862年俾斯麦任普鲁士驻法国大使,在一次饭桌上,拿破仑三世对俾斯麦说,普鲁士最好采取由法国主导的德意志民族政策,来解决德意志的问题。这有些像1858年拿破仑三世开给意大利的方子,当然要普鲁士回报法国以实惠,在边界上做些“调整”。这让俾斯麦确信,他可以利用这两个大国的矛盾,在他们之间巧妙周旋为普鲁士争取最大的利益。

bismarck

做了驻法国大使没多久,1862年9月份俾斯麦就被国王威廉一世召回,任命为宰相。1848年革命后普鲁士王国也出现了议会,议会里的自由派总是否决国王筹集资金扩充军队的想法。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9月26日议会的首次演讲中,发表了他那著名的“铁血演说”力挺国王:“普鲁士在德意志的地位不是靠自由主义来决定的,不是通过演说,以及多数派的决议就能决定……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宰相”的称号。这让自由派恨死了俾斯麦,恨不得要砍下他的人头。

虽然一开始俾斯麦并不是主张德意志统一的人,不过既然自由派的愿望是统一德意志,或者砍下他的脑袋,俾斯麦想有一样我还是可以满足你们的,那就让德意志统一吧,而这同样要用“铁和血”来完成。至于容克贵族们担心德意志统一,会损害到他们的特权和势力,俾斯麦可以通过把普鲁士的体制扩展到统一的德国,让统一的德意志变成“大普鲁士”,来消除他们的这些恐惧。所以您可以看到,俾斯麦的目标是“大普鲁士”,而自由主义者的目标是“德意志统一”,两者并不完全相同。

1864年德意志邦联同丹麦,就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Schleswig-Holstein)的问题爆发了冲突,让俾斯麦看到了机会。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这两个公国位于丹麦和德意志诸邦的交界处,丹麦人认为她们属于丹麦,特别是石勒苏益格。而德意志人,尤其是支持德意志统一的人,认为她们应该是德意志邦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俾斯麦正好借此机会激发一下德意志民族主义情绪,为统一创造条件。于是力主为德意志民族出头,还要拉上老大奥地利。拉上奥地利做盟友可以用来牵制法国,使法国不能有所动作。 此时俄国战败英国光荣孤立,能影响到欧洲局势的,唯有法国。

结果毫无意外,国小力弱的丹麦怎是两大强国联手的对手?普鲁士拿到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归属了奥地利。

解决了同丹麦之间的问题,普鲁士主导的德意志统一,下一个障碍就是奥地利了,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铁和血。在策划对奥地利的战争之前,1865年10月俾斯麦密会了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三世觉得在这两个德意志国家之间,他也可以采取打一个拉一个的策略,就对俾斯麦说,他认为是普鲁士而不是别的德意志邦国,表现出“德意志的民族精神和进取心”,他可以理解普鲁士打破同奥地利在丹麦战争中缔结的协定的行动。尽管没能从法国那里拿到像对意大利加富尔伯爵那样的支持,但是俾斯麦确信法国皇帝在未来普鲁士对奥地利的战争中,不会站到奥地利一边。当然,拿破仑三世同样要求普鲁士割让些领土,来回报法国的“仁慈”。拿破仑三世提到了比利时、萨尔(Saar)还有巴列丁奈特(Palatinate),但是狡猾的俾斯麦向来是忽悠别人的,怎么能被别人忽悠?谈到这些实质问题的时候,俾斯麦就开始支支吾吾了。拿破仑三世倒也不急,等你们两败俱伤的时候,都该来求我了。

探明了拿破仑三世的心思,俾斯麦可以放手准备对奥地利的战争了。1866年俾斯麦要求奥地利同意改造德意志邦联,给予普鲁士对北德意志各个邦国的控制权,奥地利当然不能同意。奥地利拒绝后,俾斯麦威胁说那我就废了邦联中各位王公们的话语权,用民选的“国民议会”来顶替他们,这样德意志就“大同”了。这正是俾斯麦善于忽悠之处,俾斯麦其实是个保守派,心里想的是维护霍亨索伦王朝和威廉一世国王的统治。而那些什么民族啊民选啊民主啊,都是西方歪风,俾斯麦是要坚决抵制的。不过俾斯麦知道奥地利更怕这些,奥地利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不都靠着对哈布斯堡王朝这一家子的认同吗?要是“国民议会”这玩意儿蔓延开来,传到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多民族国家里,那还不把奥地利搞散了架子?而法国是单一民族国家没有这个问题,所以从拿破仑到拿破仑三世,民族主义民族自决这面大旗越举越高,俾斯麦这就是要激怒奥地利取悦法国。同时还向奥地利提出了一个“过分”的要求,要奥地利把从丹麦那里夺得的荷尔斯坦因,交给或者卖给普鲁士,这同样“欺人太甚”。

“国民议会”这说法也把普鲁士的容克贵族们吓得不轻,而跟昔日盟友奥地利开战的想法简直是疯了。俾斯麦知道除了威廉国王,谁都不喜欢他,俾斯麦把他的职业生涯赌到了同奥地利的战争上。如果能打败奥地利取得北德意志,把东西两部分统一起来,就能平息自由派的怒火。而扩大了普鲁士,贵族阶层也能接受他,这一战对俾斯麦尤为关键。

1866年3月普鲁士同意大利签署了秘密条约,6月份挑起了同奥地利的战争。究竟这场普奥战争的结果如何呢?请看下篇《普奥战争》。

其它请见:

普法战争 01 – 最弱的大国普鲁士                                 普法战争 02 – 拿破仑三世和俾斯麦

普法战争 03 – 普奥战争                                                普法战争 04 – 必有一战

普法战争 05 – 埃姆斯电文                                            普法战争 06 – 总参谋部

普法战争 07 – 枪尖还是炮利?                                     普法战争 08 – 莱茵军团

普法战争 09 – 萨尔布吕肯                                            普法战争 10 – 维桑堡

普法战争 11 – 沃尔特                                                   普法战争 12 – 弗罗埃斯克维莱

普法战争 13 – 斯皮舍朗                                                普法战争 14 – 犹豫不决

普法战争 15 – 马尔拉图                                                普法战争 16 – 格拉韦洛特

普法战争 17 – 圣普里瓦                                                普法战争 18 – 海上行动

普法战争 19 – 通往色当之路                                         普法战争 20 – 色当之战

普法战争 21 – 国防政府                                                普法战争 22 – 梅斯之围

普法战争 23 – 奥尔良                                                    普法战争 24 – 卢瓦尔军团

普法战争 25 – 巴黎围城                                                普法战争 26 – 最后一搏

普法战争 27 – 和平来临

2 Comments:

  1. “1862年9月份普鲁士就被国王威廉一世召回,任命为宰相。”这里有一个错误,应该是“1862年9月份俾斯麦就被国王威廉一世召回,任命为宰相。”

天空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